《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部分易县发展基础和背景条件1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1(一)县唳济持续发展1(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三)工业发展势头良好3(四)旅游产业增长飒3(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4(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4(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5(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5(九)社会事业蓬勃雌6(十)稳定局面持续巩固7二、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8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分析9(一)国际、国内形势分析9(二)易县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10(三)易县面临的力感和挑战11第二部分易县发展定位12一、总体定位12二、功能定位12三、发展模式定位12四、品牌形象定位13第三部分
2、易县“十二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13一、指导思想13二、总体思路13三、基本原则13四、行动步骤14五、定性定量目标14第四部分易县优化空间布局方向17一、总体空间布局17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布局17三、产业中心布局18第五部分易县“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18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18(一)加快绿色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8(二)力促工业转型升级,拉动县域经济发展23(三)强力提升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24二、加快城镇建设,建设新型城市27(一)新型城镇建设理念27(二)易县城镇规划构想27(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8三、集约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发展30(一)加快工业
3、园区建设30(二)加强国土资源保护32(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32(四)全力推进节能减排33四、推进文化大发展,提高城镇软实力33(一)树立核心价念33(二)大力弘扬易县传统文化34(三)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4(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4(五)力口强文体设施建设35(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35(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36五、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城镇36(一)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36(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6(三)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37(四)做好科教兴县和扶贫开发37(五)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38(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39六、培育高级要素,打造服务型政府40(一)高级要素培育
4、40(二)实施人才工程41(三)打造服务型政府42第六部分保障措施42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42二、健全机制,保障实施43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43四、争取支持,加快推进43“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结合易县实际,制定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易县发展基础和背景条件“十一五”期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一系
5、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7.83亿元,年均增长12.8%,是2005年人均水平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28亿元,年均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39亿元,年均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16亿元,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6、由33:37:30调整到25:42:33,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850元提高到12165元。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4亿元,年均增长2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3亿元,年均增长33.1%。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L95亿元,年均增长18.3%,是2005年水平的2.32倍。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7.5%,是2005年的L8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L77亿元,年均增长20.29%,是2005年的2.5倍。金融行业健康运行。2010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1
7、.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0.6亿元,贷款余额26.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0.8亿元、34.7亿元、IL4亿元。人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22元,分别是2005年的1.4倍、2.1倍。(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粮食总产22.56万吨,比“十五”末期增加20虬特色种植、畜牧、林果产业规模扩大,甘薯产量达到12.8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4.72万吨,肉类产量达到5.7万吨。五年累计完成造林52万亩,有林面积达到182.5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8%,比“十五”末增加6.2个百分点
8、,实施退耕还林8.5万亩。山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建成了狼牙山、西陵、流井、高村四个精品林果示范园区,全县果品产量达到3.4亿斤,比2005年增加1亿斤。“十一五”期间,我县确定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河北省规模化造林示范县,狼牙山、千佛山、摩天岭三个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5%o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1亿元。深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建沼气池L2万个,创建文明生态村164个,实施了12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
9、设。(三)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两大战略,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工业经济逐步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3倍、3.1倍,年产值过亿元规模企业达到25家。建设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易水工业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6家,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全县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到1.2万家,比2005年增加3326家。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近7.6亿元,比“十五”增长65.9%。初步形成了金属采矿、非金属建材、机械铸造、木材加工制品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同时,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化肥厂、板厂、机械厂等
10、11家企业改制。(四)旅游产业增长强劲立足山水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培植壮大旅游产业。实施了狼牙山4A景区创建、五勇士纪念地基础设施建设、清西陵水系恢复、878精品行游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总投资167亿元的易水湖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完成,用地工作全面开展。投入资金3500万元,举办了狼牙山登山节、露天音乐节、央视寻宝等宣传促销活动30余次,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初步形成了以“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为标志的旅游精品景区,同时带动了周边农家游、乡村游,旅游社会收入逐年增加。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2亿元,分别是“十五”的L4
11、6倍、2.2倍。(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27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天泽林板业、双盛河矿业、万港机加工等一批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京兰水泥、宇圣木胶板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航天科研、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进展快、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深入实施“对接京津”战略,组织了一系列招商活动,开放度和外向度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引进京津项目162个,资金到位2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3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461万美元;出口创汇20587万美元,是
12、“十五”期间的3.5倍;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97亿元。北极星创意文化石、龙山石材、长安铸造等龙头企业成为我县出口的中坚力量,初步形成了以石材、铸造、餐具生产等为主导产业出口的多种格局,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禁批,严格项目准入;加大了节能监测力度,严格控制用能超标企业能耗,坚决取缔和淘汰落后产能;对超标燃煤锅炉、工业噪音等严格治理,控制烟尘排放。“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9.8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142吨、1733吨,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八)
1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村镇规划编制,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15.25平方公里,完成了“燕都新城”建设总体规划。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实施了北易水综合治理、回民公墓搬迁、“两厂”建设、路网改造、荆轲公园等重点工程,完成拆迁67万平方米,新建商住小区20个,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的23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深入开展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区环境明显改善。交通运输:张石高速一期竣工通车,二期工程顺畅施工,荣乌高速征迁全面展开。累计投资6.32亿元,改扩建国省道、县乡村公路62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2公里,比2005年增
14、加121公里,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公路建设村村通”。电力:投资L8亿元,新建、增容改造变电站9座,新建和改造电力线路1657公里,完成了21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通讯:到2010年底,我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8部/百人,是2005年的L4倍;宽带用户达到L3万户,是2005年的9.5倍。水利:累计投资3.7亿元,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新打机井558眼,铺设地下节水管道17万米,修地上防渗渠14.5万米,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875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解决了8.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了马头、太宁寺、莲花池、良岗四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南水北调实
15、现应急供水,对北易水、中易水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资3467万元,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6平方公里。(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五年来,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710个,累计新增就业L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3.54万人。到2010年底,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24703人、24270人、14000人、IoOO9人、17966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均做到了“应保尽保”。建设廉租住房217套1万平方米,为649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补贴128万元。文教事业。提高学校标准,26所中小学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改善教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实验中学、易县小学等24所中小学校建设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高考成绩实现了连年攀升。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20个乡镇文化站新建项目,新建376个农家书屋、14个共享工程服务点、63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点,易县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