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种种之——弱态.docx
《情态种种之——弱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态种种之——弱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情态种种之一一弱态【原典】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译释】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柔弱之态、狂放之态、疏懒之态和周旋之态。小鸟依人,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从成才角度看,以上四种,各有所长,弱态之人,不媚俗迎众;狂态之人,不哗众取宠;疏懒态的出于真性情,周旋态的举止圆滑中不失中正刚健,都可以有所作为,而被历史铭记。情态以动为主,因此在鉴别人物时,情态只是考察的内容之一,犹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有缺陷,整体尚好,大体不坏;局部虽佳,整体已坏,则难当用。犹如一株大树,枝Y坏死,而整株树仍有生命力,仍不失根深叶茂之美;如果大部坏死,虽余有一枝半Y的绿
2、意,终失其整体的完美,叫人叹惜。弱态之人性情以柔为主,温平和善,慈爱近人。从缺点上讲,流于优柔寡断,信心不足,少果敢独立之气,不能坚持个人意见,缺乏主心骨,言听计从惯了。如果有文人气质,又增加了一重多愁善感的女子之态,“细数窗前雨滴”,如果不彻底改变其信心不足的弱点,就只能跟在人后打下手,不能独当一面办事情。他们的优点在于内心细腻、感受敏锐深刻细微,能注意到常人注意到的细节,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人心思周密,做事周全,叫人放心,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会处理得非常巧妙,非常有创意,可惜豪气不足,不适合做开创性的工作。适合从事文学艺术和慈善事业。解读弱态的基本特征是“弱”,性情温柔和顺,平易近人。天
3、生之弱态容易辨识,但生活中常见的弱态之人并非都是生来就弱,有些弱态是为了处世的需要,这种情况就需要细细推敲一番了。有些人看上去平平常常,甚至还给人窝囊、不中用的弱者感觉,但这样的人并不可轻易小看他。有时候,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在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而他这种表面“无能”,正是他心高气傲、富有忍耐力和讲策略的表现。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城府。在中国古人的处世智慧里,要保全自己不受伤害和攻击,最好的办法是以退为进,隐于无形,即把自己放在一个弱小的位置上,不引人注意,自然不会遭小人妒忌陷害。这种弱态是古人处世智慧中一个很高的境界。曾国藩就很多次用这种办法来保
4、护自己。功高盖主,兔死狗烹。身为臣子的曾国藩深知身居高位的危险。曾国藩的一声中,屡获朝廷重任,对此,他除在一些家信中偶然表现出沾沾自喜外,更多的则是惕惧。如慈禧上台只有十八天,便命曾国藩于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之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节制,同时,曾国荃也以记名按察使“赏给头品顶戴”对于这种殊遇,曾国藩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他感恩图报,正如他写给弟弟的信中所说:“前此骆、胡、王、薛诸人,皆以巡抚赏头品顶戴,今弟以记名臬司获此殊恩,宜如何感激图报?”另一方面,他又深恐自己骤遭不测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他写道:“予自(十一月)十五至二十二日,连接廷
5、接谕旨十四件,倚畀太重,权位太尊,虚望太隆,可悚可畏!”“日内思家运太隆,虚名太大,物极必衰,理有固然,为之悚惶无己。读陶诗饮酒诸篇,为之心折。”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这位“结庐在人境”、闲适淡雅的陶渊明,竟然在千年后引起了身处千军万马之中的曾国藩的共鸣。然而曾国藩并没有如陶渊明一样,“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而仍然在调兵遣将,用尽心机,日夜盘算着围攻天京的“大业”。他一只眼盯着太平军,另一只眼又不得不盯着满清朝廷。于是,他于十一月二十五日上疏说:“臣自受任两江以来,徽州失守,祁门被困”,并且“受命年余,尚无一兵一卒达于苏境,是臣于皖则无功可叙,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态 种种 弱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