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十大误区.docx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十大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十大误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十大误区自第三版新课程、新课标颁布以来,突出内容结构化的整合、突出大概念的统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已成为热点、焦点,学校层面对大单元设计探索尤为重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笔者发现曲解、误解、错解、浅解大单元教学理论认知与实践较多,比如对如下大单元教学基本设计框架不熟悉:提炼单元主题(内容结构化)一确立单元素养目标(大观念、主干问题)一思考表现性评价任务与量规f设计活动任务(子任务)f开展学科实践活动f学后反思达成素养(关联、迁移)。又比如大单元教学设计越备越细,越备越复杂,越备越程式化、套路化越多,越备越脱离实用性、可操作性。另外大单元背景的课时学习案设计,越来
2、越粗,学习案预设越来越不重视,学程设计随意性尤为突出。再比如有的学校运行的还是主题、知识整合的传统知识点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与一线教师集智备课和观议课实践中,笔者发现一线普通教师在践行新课标倡到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如下一些共性问题,现梳理、归纳如下:问题1: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析,“三分析”逻辑不清,分析有点大、虚、空,有点程式化、模式化,对目标制定、大概念提炼、主干问题提出帮助不大。问题2:学养目标撰写硬套专家提供的模板,不能体现学科特色;有的依据学科素养条目分条撰写,缺少整合;有的写的格外”高大上”,好像专为专家认可而写。更重要的是缺少落实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细化并对应的
3、达成评价指标。课堂上毫无价值的程序化出示学习目标。在分享目标方面出现了误解:一是没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二是仅分享了学习目标,没有分享达成指标(理解性表现)、成功标准(评价量规);三是把学习目标分享浅层次操作成了出示学习目标,具体表现在:教师在黑板上将学习目标罗列出来,或用课件打出来,或上学生读一遍,被称为出示学习目标。上面这种做法仅是一种告知,与分享不能划等号。问题3:一种是把编制教材的大概念误为单元教学要理解的大概念,即不具有教学指导意义;一种是把单元重要知识点直接作为大概念,缺少概念之间关联的上位概念归纳。大概念学习没有遵循从具体例子出发一一抽象出相关大概念一一把大概念运用到新例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教学 设计 实施 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