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复兴中祭祖地方情感回归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docx
《乡村复兴中祭祖地方情感回归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复兴中祭祖地方情感回归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复兴中祭祖地方情感回归研究一以韩城瓶就例O引言乡村作为文化承传的载体,其内在情感价值通过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来表现。村落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乡村风貌特色以及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祠堂作为空间布局的核心元素、凝聚家族或宗族的纽带、是族系管理和祭祖的场所,承载乡村地方情感。然而,在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从一个根植于土地的农耕社会切换到快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传统的乡村文化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淡漠。地方情感的依托空间被逐渐压缩,特别是祭祖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都有“简单化”甚至消失的倾向。随着乡村复兴发展战略的兴起,乡村地方情感回归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地方情感的研究,西方人文社会
2、科学从关注情感对于空间和社会的影响开始,并由此引发西方地理学的“情感转向Anderson和Smith在2001年倡导重视情感对社会空间塑造的研究2。Davidson等指出从情感所处的位置、人与环境的情感联系和情感地理的具象化3个方面构建情感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4o段义孚在地理学视角下研究了人对地方与空间的体验与感觉,特别是对祖先崇拜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的探讨。RiChter根据移民对地方的情感依恋,将基于地方想象与记忆构建的“文化符号”归结为身份认同的地方,将移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归结为日常行为的地方,其地方情感可以通过教堂、餐厅等“异质情感空间”得到延续与重构。同时西方大量关于纪念碑的研究普遍认为
3、“怀念逝者的地方”多是被赋予神圣意义,这种对死亡空间神圣性的广泛认知在人类学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解读即神圣性对于生者而言更有意义。国内对地方情感的研究基于西方“情感转向”下的地方重构研究。钱俊希以“广州猎德村”为例指出地方性重构是对地方文化景观、符号、文本和对情感空间的双重建构,认为地理学不应忽视情感在空间建构中的重要意义6。同时杨蓉和朱扬对死亡景观的研究表明,死亡景观代表着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交流,更是将其作为对出生成长土地的深切情感依恋的物质载体7。对祭祖文化与乡村空间布局研究,刘沛林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指出宗族意象是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之一;从整体上说,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
4、空间”是一种宗族观念和宗教仪式等因素在内的复合型“精神空间”;因此村落空间多表现为以宗祠为几何中心或标志中心展开布局8。吴晓斐通过对粤东客家地区乡村的研窕指出,宗祠作为祭祖的主要构成要素,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人们之间的信任,提高了宗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9。侯海坤对华北地区春节期间祭祖仪式的个案研究,指出民间信仰及祭祖仪式对于宗族凝聚力、家族向心力有重要作用10。余彪指出祖厅作为传统村落的核心支点,对于乡村治理及传统村落的整合起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以祠堂为代表的祭祖文化对于地方情感的阐述有一定的代表意义11。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关注人对地方与空间的体验与感觉,得出地方感、情感可以通过“异质情
5、感空间”得到延续与重构。国内主要关注乡村空间的物质变化,研究大多基于社会空间视角集中在村落布局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缺少物质与精神情感寄托的研究。本文以韩城党家村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探讨祭祖文化的衰败及内在原因,指出地方情感回归是乡村复兴的路径之一。1祭祖文化的内涵分析1.1 文本分析法文本挖掘是抽取新颖、有效、有用、可理解的、散布在大规模文本中的有价值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更好的组织信息的过程。本文以RostContentWininr软件作为文本挖掘的工具,分析乡村文化和祭祖之间的关系以及党家村祭祖文化的典型性。其次,通过分析祭祖文化所体现的地方情感,来论证弘扬祭祖文化对乡村中的地方情
6、感回归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从知网全文搜索分别输入“党家村”、“党家村,传统文化”、“党家村,传统村落”、“党家村,祠堂文化”、“党家村,公共空间”、“党家村,地方情感”、“乡村,祭祖”等词,出现207篇、110篇、82篇、46篇、336篇、17篇、780篇文章。从携程、马蜂窝两个网络平台游记板块搜索中输入“党家村”,携程网站出现47篇,马蜂窝网站出现209篇。1.2 深度访谈法本小组分别于2018年1月和2018年6月在韩城市党家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与当地政府、现有的党、贾两族的后代和当地一些仍然住在村子里的老人以及一小部分游客交谈,共获取有效录音69份和调查问卷150份。1.3 关联
7、度分析1.3.1 乡村与祭祖文化内在关系分析将知网中输入“乡村,祭祖”出现的780篇文章,进行学科“文化”二社会学”、“民族学”以及期刊的限定,最终筛选后剩余259篇文章。对文章获取的文本进行挑选,剔除无效文字与图片,最终采用文本15万余字。对文本的社会分析和语义分析发现,“文化”、“建设”、“乡村”和“祠堂”是一条具有高度相关性和稳定性的直线,这反映了祠堂可以作为建设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作为整个图的重要连接点,充分证明了在乡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建设”、“文化”和“传承”是一个高度稳定三角形关系,足以表明乡村的复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传承;通过对整个图的观察,可
8、以肯定祭祖文化与乡村发展的关联程度。1.3.2 祭祖文化与地方情感的关联度分析对知网平台输入“党家村,地方情感”出现17篇文章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文本分析,选取了分词后文档位于前50名的高频词。由于软件不能识别词义,因此会有个别词义的重叠(词义的重叠并不影响研究结果)。对文本高频词词义整理之后可发现在前50名高频词中“清明节”,“祭祖”和“文化”、村落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在乡村传统文化中清明节祭祖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墓地”“祠堂”作为祭祖文化的“物质空间”是传统文化保留的重要载体。同时“寻根”“缅怀”“祭拜”代表了祭祖文化的“精神空间”,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不管是物质空间”还是“精神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复兴 祭祖 地方 情感 回归 研究 韩城 党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