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常识》教案第12课熟悉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docx
《中职《法律常识》教案第12课熟悉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法律常识》教案第12课熟悉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题熟悉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行政行为的概念、构成和种类(2)会行政救济的概念和方式素质目标:增强法律意识,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尽一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种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教学难点: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的程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f专授新知(28min)一探索;酝ft(I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T传授舱口(25min)一探索活动(10min)T课堂
2、小结(3min)T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min)【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行政行为?可举例说明。【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行政行为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8min)【教师】讲解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种类一、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行政行为有哪些特征?【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行政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从属法律性,即俗可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行政主体不得做出任何行政行为;裁量性,即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种类可根据企业的漏缴税额和补缴税态度等,确定对该企业的具体的处罚方式;单方意志性,即行政主体不必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就可依法做出行政行为强制性,即行政行为是以
4、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并配合。(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合法剽牛是指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行政行为需要具备哪些合法要件?【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根据法律的规定,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和内容合法。(I)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否则,行政行为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例如,如果某派出所行使了上级公安机关的职权,就是越权,该
5、派出所做出的行为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3)程序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定的步骤,符合法定时限。(4)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确凿的事实根据,符合行政立法的目的,还要公正、合理。【与法同行】【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后,未进行调直,就对被举报的企业做出罚款的处罚。思考:该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三)行政行为的种类以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
6、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其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种行政规则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对象不特定性、反复适用性、不可诉性、准立法性的特点。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所做出的单方职权行为,如对某一公民做出一个处罚决定、裁决一个复议案件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又搀特定性、处分性(即必然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特性)、外部性(即针对行政主体外部的对象做出行为的特性)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征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监督检杳、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1卜偿等。1.行政许可1)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
7、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授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为。【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请列举实例说一说,哪些行为属于行政许可。【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2)行政许可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常识 教案 12 熟悉 行政行为 行政 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