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docx
《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2021年8月一、中国石窟寺考古概况1(一)石窟寺考古的学科定位及时空范围1(二)石窟寺考古研究现状1二、学术目标和主要任务3(一)总体目标3(二)主要任务4三、重大项目6(一)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和出版工程6(二)重点区域石窟寺考古调查发掘项目8四、保障措施14(一)加强组织领导14(二)强化机制创新14(三)完善技术规范14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石窟寺考古工作,完善中国考古学科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特编制“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
2、),o一、中国石窟寺考古概况(一)石窟寺考古的学科定位及时空范围中国石窟寺考古是运用考古学方法调查、分析、研究与石窟寺及摩崖龛像有关的遗迹和遗物的学科,包括应用田野考古技术与方法对石窟本体、窟外建筑遗迹和相关寺院遗迹进行野外调查、发掘、测绘、记录,以及建立在田野考古基础上的石窟寺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中国石窟寺考古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畴,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寺源起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始于3世纪前后,盛行于5世纪至8世纪,最晚至16世纪。中国石窟寺以佛教石窟为主体,兼有道教等其他宗教石窟。截至2020年,已知石窟寺及摩崖石刻总数5986处,集中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
3、山东、河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石窟寺考古研究现状1 .研究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探险队进入中国内地及西北地区,调查、记录了一批佛教石窟寺遗迹。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始对甘肃、新疆等地的石窟寺开展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开展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新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的石窟寺。考古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窟寺的发掘、调查实测和综合研究,大量野外调查和现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奠定了中国石窟寺考古和研究基础。21世纪以来,随着石窟寺考古理念的进步,将石窟寺作
4、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考古学方法对石窟本体、窟前建筑及相关寺院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勘探、发掘整理与分析研究,成为学界共识。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在石窟寺考古中的普遍运用,拓展了石窟寺考古思路和研究理念。同时,石窟寺考古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序开展,实施了历时18年的中外合作佛教石经考古调查等项目,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2 .主要成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石窟寺管理单位、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石窟寺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整理、刊布一批石窟寺考古报告、内容总录、大型图录和考察报告等基础资料,编译出版了一批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早年考察报告,为石窟寺考古研究提
5、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二是考古类型学、地层学方法引入石窟寺调查和研究,初步形成中国石窟寺考古的理论方法体系,初步建立了中国石窟寺历史发展的时空框架。三是中国学者从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建筑史、艺术史等角度切入,对中国石窟寺遗迹、遗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专题和个案研究,形成一批跨学科专题研究成果。四是初步建成了一支石窟寺考古和保护管理专业队伍,全国主要石窟寺遗址先后设立专门的文物保管所、石窟研究所和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设置了石窟寺考古及相关专业方向,培养出一批石窟寺考古专业人才。3 .存在问题虽然中国石窟寺考古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相对于其他考古研究领域而言,
6、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宏观规划设计,石窟寺考古学科定位、发展方向不够清晰,理论方法创新不足,国内学术研究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科研合力,影响石窟寺考古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二是基础工作亟待加强,石窟寺区域系统调查、洞窟测绘、题刻和壁画等重要遗迹信息记录、窟前遗址和相关寺院遗址考古发掘等仍然不足,中小石窟工作力度不够,考古新发现的洞窟、摩崖龛像和题刻等后续保护薄弱。三是考古报告出版工作滞后,一些石窟寺调查、维修报告编写不规范,调查简报、内容总录和图录作为阶段性成果不能反映石窟全貌;石窟寺管理单位开放性和合作性不足,考古报告整理、出版工作长期停滞不前。四是专业人员紧缺,高校石窟寺专业课程
7、设置不完善,近年招生数量持续减少,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五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石窟寺田野考古规程、数字技术规范。二、学术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以基础资料的调查发掘、归纳整理、分析总结为重点,推动石窟寺考古报告的编撰与出版,搭建中国石窟寺考古的总体框架和谱系传承,促进以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的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石窟寺考古理论与方法,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2025年之前,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石窟寺集中分布区域考古调查和石窟寺考古报告出版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石窟寺分区分期、石窟寺本土化、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考古
8、、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等重点课题立项实施,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初步建立。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体制进一步健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至5处区域性石窟寺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举办一次石窟寺考古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基层队伍建设初具成效。2035年之前,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基本建立,中国石窟寺文化谱系和时空发展框架更加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考古理论方法日臻完善。多学科合作研究模式初具规模,拥有一支多学科、跨领域、稳定的石窟寺考古科研队伍。石窟寺考古调查发掘、价值阐释和成果普及取得显著成效,全国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出版任务全面完成,国际学术交流、考古合作、比较研究更加频繁。石窟寺考古成为促进“一带一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石窟 考古 中长期 计划 2021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