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竞争的科学理论:暗物质与修改引力理论.docx
《一对竞争的科学理论:暗物质与修改引力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对竞争的科学理论:暗物质与修改引力理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对竞争的科学理论:暗物质与修改引力理论“暗物质”一直是物理学有待解决的大问题之一。天文学家发现,通过实际观测得到的星系运动速度并不能用常规的动力学理论来解释,需要更多的引力来源,因此提出引入“看不见”的暗物质一这是目前的主流理论。但暗物质现象的解释并非只有这一种,它有一个竞争的科学理论,即修改引力理论(MOND)通过修改牛顿动力学而不引入暗物质来解释暗物质现象。它是一个优秀的理论吗?它的成功与挑战又在何处?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与暗物质模型理论进行对比。现在的天文学家们发现,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密度的大约4.7%,而95%以上的密度则来自暗物质(约25%)和暗能量(约70
2、%)这两种未知成分。经常有人会问出一个厉害的问题:“你说暗物质的证据来自它的引力,有没有可能你们天文学家把引力弄错了?,一些更有怀疑精神的朋友则说,也许有一天,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暗物质,就像没有以太一样。”我觉得这些问题非常好,反映了一种健康的科学怀疑态度。其实,虽然在科普报告或文章中限于时间不一定会提到,但不引入暗物质而试图用新的引力理论解释“暗物质现象”,也是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学派,即所谓修改引力理论学派。01暗物质问题现在所说的暗物质问题最早被发现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的天文学家茨维基(FritZZWiCky)测量了一个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的运动速度。根据这些速度
3、,我们可以推算需要多强的引力才能束缚住它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测出星系团内星系的总亮度,再根据恒星的平均亮度推算里面有多少颗恒星,进而根据恒星的质量与光度之比(简称质光比)推算出其质量。结果茨维基发现,星系团中的恒星质量产生的引力不足以束缚住这些星系,需要假定星系团中存在很多不发光的物质,其数量可能是恒星数量的很多倍。茨维基将这些不发光的物质称为暗物质。在将近40年时间里,茨维基的暗物质假说虽然广为人所知,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星系团是宇宙中星系密度很高的地方,宇宙中只有一小部分星系处在星系团内,大部分星系并不处在星系团中,因此这一现象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天文学家们看到的各种稀奇古怪、难以解
4、释的现象太多了,在对天体没有一个完整可靠的物理图像或模型的情况下,这不过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已。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观测了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和很多其它星系的旋转曲线也就是到星系中心不同距离处的恒星或气体的旋转速度值。恒星或气体的旋转速度应该与它们受到的引力有关,星系中心的恒星密度较高,而越到边缘其恒星密度越低,再加上离中心距离更远,因此距离中心越远处受到引力应该越低,那么其旋转速度也应该越慢。但是,实际观测的结果并非如此,星系旋转曲线大多趋于一个常数,这就是所谓的“平坦旋转曲线工甚至人们使用射电望远镜还可以观看星系的中性氢气体的旋转气体,在星系中这些气体的分布范围比恒星所形成的盘要大不少,
5、因此可以看到这些气体所处的边缘已经几乎没有恒星了,而且这些气体本身的量也不多,按理说这里的引力应该下降了,但是这些气体的转速仍然不下降。如果只考虑星系中可见的恒星(虚线)或气体(点线)分布产生的引力,旋转速度将小于观测值,并且会随着到中心距离增大而下降。暗晕、恒星盘和气体合在一起可以解释观测到的旋转曲线。对于这种现象的一种可能解释就是“暗物质”,一种不发光因而不能被我们看到的物质,假定它们呈球形分布在一个比发光恒星所形成的盘以及气体盘都更大的范围里,构成所谓的暗物质晕。当我们离开星系中心更远时,那里的引力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个暗物质晕,那么在一定范围内,这个引力所导致的旋转速度就不会下降。
6、而为了提供这么大的引力,这些暗晕中的物质总量远多于可见的星系盘。正像任何复杂的科学问题样,暗物质的观测证据和理论解释也都有很多技术细节问题,引起了许多争论。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观测方法的改进和数据的累积,证据越来越有说服力,大部分天文学家接受了宇宙中存在大量(远超过可见物质)的暗物质的观念,暗物质模型成为了主流的研究范式。02修改牛顿动力学当然,也有人不愿随大流。1980年一位34岁的以色列物理学家密尔格罗姆(MOrdehaiMilgrom)利用学术休假到理论物理的圣地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在此期间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密尔格罗姆指出,也许,并不存在什么暗物质晕,而是我们习以为
7、常的万有引力定律或运动定律需要修改【2】。此前,人们早已普遍接受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然是对牛顿理论的革命,但它与牛顿理论的区别主要是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或者所涉及的尺度接近时空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才明显。对于星系的旋转曲线来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给出的预测差别很小。不过,无论是牛顿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理论,其直接的检验都是在太阳系尺度上,而在星系尺度上并未有过直接的实验验证,因此不能排除在这一尺度上引力并不符合牛顿或爱因斯坦理论的可能性。密尔格罗姆提出的模型是一种从经验规律出发的理论。他假定当万有引力的强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大时,物体受到的引力可以用牛顿万有引力的公式描
8、述,但是当其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则偏离标准的牛顿动力学。具体地说,我们所熟悉的物体运动定律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即物体加速度乘以质量等于力。他把这一定律改为(1)F=m(aao)a这里a0是一个理论中的新常数,修正因子(aa)是aa0的一个函数,满足u(x1)1,(x1)x也就是说,在较大的重力加速度下这个修正因子趋于一个常数,与平常的牛顿定律一致。但当重力加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加速度与力之间就有一个更夏杂的关系。只要满足这个条件,的具体函数形式影响不大,好多不同的取法都能满足要求。当物体远离星系中心时,重力加速度比较小,有了这一修正因子,就可以得到这里ahj是按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算出的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对 竞争 科学 理论 暗物质 修改 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