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docx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鞭睦磔图中的山水屏风摘要:屏风作传统家具用品,不仅可用来分隔空间,把空间转化为可管理、可控制的场所,还能作为一种绘画图像,装饰画面。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屏风,将画面分隔成四组场景,每个场景皆设置一扇高大宽阔的山水屏风,这与画中韩熙载“放浪形骸”“纵情声酒”的身份不符。文章试图探索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与韩熙载个人审美趣味之间存在的某种特殊关系。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山水屏风“屏风既是一个物件又是一种绘画媒介TI。当屏风作为物件时,它就存有一种分化画面空间的意味,它将画面情节铺陈展开,使每个画面既有特定的情节场所,又有内在联系,各个场景所组成的时间性叙事情节让画面布局风起云涌、环环相扣;当屏风
2、作为一种绘画媒介时,画屏上的绘画图像,就成为“画中画”,其中的画面内容有时会给予某种隐喻性的意趣在里面。正是由于有着“组织绘画空间,建构时间性叙事情节,述说某种政治或传达某种社会信息,以及能起到引导观者的看画动作和视线的游移”2等作用,屏风画像才成为许多画家惯常使用的一种绘画手段。一、画屏的解读传为南唐宫廷画家顾闵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宋摹本),画卷中出现三幅床上画屏,还有作为分隔画面空间的两张单扇座屏和一组三扇的大型屏风。也正由于这幅画是绢本画卷,观阅时是呈一种手卷式的打开方式,这造就观者视线发生游移,理解图像时可使用多视角来观看。这是因为“在视线的游移中,前一个视点不仅可作为后一个视点的
3、理解背景,而后一个视点也可以验证前一个视点的理解”司。“设计主要是一种视觉语言用形状来让我们产生兴趣或者知晓物品的功能。但其实设计不止于此:它会用到所有的感官”4而屏风作为设计产品,它具备产品设计美学的四个方面:一是功能之美,“屏者,障也”,指屏风摆放在室内能够起到挡风、分隔空间、窥避视线、引导人流、点缀环境等作用;二是材料之美,屏风最早为帝王使用,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有“斧”纹,象征着一种帝王的仪仗;三是技术之美,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屏风材质不但有木质上漆,还衍生了一些石质屏架、玉质屏架,架座上偶有雕刻纹样点缀其中,到了汉代,纸张发明后,人们会在纸上画有各式的人物、花鸟异兽等题材装裱在屏
4、架上;四是形式之美,屏风画的绘画题材有暗含劝诫警世的人物画、栩栩如生的花鸟画、波澜壮阔的山水画、饱含诗意的书屏,也有洁白无暇的素屏,形式多样,寓意万千。(一)屏风的建构空间对韩熙载夜宴图卷中的屏风,南希白玲安曾评价到:“用屏风来分隔不同环境非常聪明,既是生活品,又非常自然地告诉你,另外的场面开始了。”5由三个大型的屏风和两个坐榻将画面分成了五个部分:听乐、观舞、小憩、清吹、散宴。第一幕是从首卷的床榻到第一张绘有山石的大型屏风为止,更进一步讲,是到第一张山石屏风的右侧架座为止。(从观赏者的角度看)这一章是“听乐”,也是宴会的开始。一入眼帘,是一张带有床帏和一幅画屏的床尾一侧之景,床上隐约可见翻滚
5、的被浪。从左边望去,是一张巨型的黑色坐榻,榻上有宾主韩熙载和身穿红袍的状元郎粲,二人与其他宾客一同欣赏教坊副史李家明妹妹的歌曲表演。第二幕是众人观看身穿天蓝色长襟舞衣的王屋山跳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画中还有一名和尚在此,他可能不知尚有此宴乐,只能侧身低头双手叉合在一侧。第三幕是“小憩”;韩熙载坐于榻上“净手”洗漱,四名乐妓在其身旁闲憩自聊。榻上也有三幅小景山水绘画,榻后是三扇相联的折叠式联屏。第四幕是从联屏的后方至最后一扇的屏风为一幕之景,这部分是宴会的高潮部分。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手执一面小扇,若有所思地聆听五位歌妓的演奏。第五幕是宴会歌舞结束,韩熙载右手持鼓槌,左手与宾客挥别;众宾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 夜宴 中的 山水 屏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