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老王》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老王》第2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老王听课记录第一部分:课堂实录环节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老王。上节课我们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抓住了一个概括人物特点的词语不幸者,并以此为抓手,从三方面理解了老王的不幸,也感受到了他为人的善良厚道。我们还发现作者在表现人物时,7段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而816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呢?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他写老王的原因?我们发现最后一句话凝聚着作者的情感,那就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PPT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自己对老王的愧作之情。“愧作”是惭愧的意思,通常是指因为
2、自己犯了错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作者为何会对老王感到愧作呢?我们回顾一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看看作者是怎样对待老王的?环节二:分析课文1-7段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先回顾一下广7段,做一点圈画。同学们都圈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PPT第1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我们先在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第1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老王关系融洽,我不仅常坐他的车,而且还会跟他一路说闲话。第3段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第5段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第6段我一定要给他钱,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句句子,别人说老王因为年轻时不老实害恶病而眼瞎,我的女儿送他大瓶鱼肝
3、油帮他治眼疾,我们知道他的生计艰难,不仅常照顾他的生意,而且坚持给足车费。从这些句子里都可以看出我和我的家人对老王是善意的。PPT第4段我们夫妇散步,看见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第7段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两句话。都是我在关心老王,询问那个破破落落的大院是不是他的住处,询问他靠一个主顾能否维持生活。从广7段的叙述来看,我们一家人与老王关系融洽,对他满怀善意、也十分关心,那作者的愧作是由何而来的呢?让我们再读一遍广7段,看看从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来。在剔除作者对老王的亲近善意与关心这部分内容之后,作者还写了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PPT第1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
4、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第5段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第5段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第6段我一定要给他钱,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们再看一看第1段。这句话里的“他蹬”、“我坐”做这4个字,即便是删去也不影响句意,而作者刻意把这4个字放在这里,凸显出了两人之间身份的差异,暗示在作者心中两人的关系是主顾关系。在第5段的这句话里,更是将这一层关系直接点明,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我们再一起看一看第5、第6段中的这两句话。正因为是主顾关系,所以接受了他的劳动后,当然是一定要给钱的,“当然”、“一定”这两个词,写出了我们给他钱的态度坚决。这里除了有我们的善意,也隐隐暗示了我们之间的主顾
5、关系。PPT第2段据老王自己讲第3段有人说,第4段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我们再来看看第2段和第3段的这两个短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身世的了解,大多是来自老王自己讲或者有人说。至于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作者没有了解过,也并没有去主动关心。即使是第4段中写到他们经过老王的家,也是散步时偶然遇到,看到老王居住环境的不堪,也没有当即关心,只是作为后来闲聊时的谈资,随意问起。第七段中写到“我”唯一的一次主动关心老王,询问他靠一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老王回答说可以凑活。PPT.据老王自己讲.有人说,.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
6、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我对老王的了解都是在闲聊中获得信息的。我并没有真正主动走进过老王的内心。后来老王病了,而且病了好几个月,可我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也不知他吃的是什么药。我真的关心他吗?也许和那些诋毁他的不友善的人相比。我是关心他的,然而老王待我如亲人一般,我呢?我虽然也关心过老王,但是并没有像老王带我那般的对待他。同学们,在我们把文字表面“我”善待老王的内容剔除之后,再将剩下的内容组合起来,文字背后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表面看“我”是善待老王关心老王的。但是透过这些语言我们读出的是作者内心深处与老王有一定的距离。“我”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在闲聊中获得
7、的。回顾一到七段,作者以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把老王不幸而善良的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多次写到我们对老王的好,与隐于文字背后的我与老王之间所付出的情感的差异穿插起来。给了读者这样一种错觉,我对老王是十分亲近和关心的,甚至包括当时的作者自己可能也是这样想的。而隐于文字背后的东西恰恰体现了我内心隐隐的愧作。可惜呀,作者是直到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与老王的付出是不对等的。环节三:分析课文8-16段而触动作者心灵,促使他进行反思的正是8到16段具体描写的这件事。与上文不同的是,在8到16段中,作者对老王进行了具体而微的刻画。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孤苦的,甚至是有些可悲的老王形象。那么在这个形象背后我们还能体
8、会到什么呢?先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眼睛来看一看老王。老师来读一读第八段的内容,请大家思考在对老王垂死样貌的描写中传递出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感?(教师范读)PPT(教师范读)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但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眼前的老王和我印象中的老王如此的不同。在我的印象里老王没那么高,他以前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都是以蹬三轮的或者送兵的形象出现的。在劳作之外,我似
9、乎并没有好好地打量过他。我的印象中老王也没有那么瘦,不是这样吃姜姜的。僵尸,骷髅,白骨这些词描绘出了老王病入膏肓的形象,也传递出他行将就木的样子,给作者带来的震惊,老王是什么时候病到了这样的田地的呢?从前文来看,在老王生病的头几个月里,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后来他病得下不了床,只能托同院的老李传话,显然在他病重的这段时间里,我从未去看望过老王。此时突然之间看到老王病入膏肓的形象与记忆中的老王,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这一段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愧疚之情已经由含蓄转为显性了。我们再来关注老王的语言,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话。(PPT第12段他只说:“我不吃。”第
10、13段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这两句话都很短,又都是否定句,我们试着把它们背后的意思补充出来。PPT第12段他只说:“我不吃。对于生活窘迫的老王而言,好香油、大鸡蛋可能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了,现在他把这些自己也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了我们,他想要表达什么呢?肯定有感谢吧,结合7段的内容来看,文中多处写到了我对他的亲近善意和关心,所以在他临终之前用珍贵的好香油、大鸡蛋来感谢我们也是顺理成章的。但如果仅仅是要表达感谢的话,他完全可以托同院的老李代送,为什么还要强撑着病体步履艰难的来到我家亲自送上这些东西呢?我们来结合第2句话理解。PPT第13段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老王见我转身
11、进屋立刻猜出了我的意图,连忙解释说自己不是要钱,那么老王想要的是什么呢?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着怎样的渴求和期盼呢?这个不幸者最大的不幸不在于他的生活艰难,不在于他的身体残疾,不在于他没有亲人,而是在于尽管他没有亲人,但他还是渴求有人如同亲人那样来真正的关心他,渴求有一个能与他有平等的情感交流的对象。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来到我家正是因为他把我们看成了这样的对象。他想从我们这里得到关心和温暖,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可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也许是因为这些都只是他潜意识里的想法,也许是因为我的回应让他没有机会说出这些话,那么当时的我是怎么回应老王深厚的情谊的呢?第13段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
12、转身进屋去。当时的我并没有理解老王的深意,只是如同往常一样客气的表示感谢,随即转身,转身干什么呢?去拿钱要立刻把老王的馈赠等价赠还。PPT第14段“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捕了。”“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我真的知道吗?我只是知道你送我们礼物,当然不是为了钱,但是我怎么能白拿你的东西呢,你如果不肯收下,我一定还会再找人捎给你的。PPT第16段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在送走老王时作者的表现。老王直僵僵地走下楼,我虽然担心,但却始终只是
13、站在楼梯口看着他,待我从震惊与害怕中冷静下来,我也感到抱歉,但抱歉的只是礼数不周,没有请客人坐下来喝口茶水。老王强撑着病体给我们送来贵重的礼物,不仅是感谢我们一家对他的关爱,实际上也是来跟我做最后的告别的,他不需要钱的,他需要的也许是亲人间的关心,可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读懂这份心呐。事后回想起来,又怎能不深深后悔,久久愧作呢。通过细读816段详写的事件,我们读到了作者在不断强化她与老王付出的不对等。这些描写不断累积,为最后抒发愧作之情,不断蓄势,而愧作之情的直接抒发,则是在得知老王的死讯之后。环节四:分析课文17-22段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文章的17-22段,我们先来看一看第17段的这句话。第17段
14、过了十多天,我碰见第19段“呀,他什么时候”第22段一再追忆琢磨前文虽然写到我担心老王的身体,但我还是过了10多天正好碰见老李才打听起他的情况的。试想,如果不是正好碰到老李,我是不是就一直不会得知老王的死讯啊?我待老王的情感远不及老王待我如亲人般的深厚。直到得知老王死讯的那一刻我受到了深深的震动,我甚至不忍心说出死这个冰冷的字眼。那一刻我可能回想起与老王见的最后一面,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那一天老王不单单是来感谢我的。当我回到家看到还没吃完的鸡蛋和香油,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仔细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也许直到那个时候,作者才真正读懂了老王的内心,老王满怀着热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来到我家,
15、渴望得到的是亲人般的关怀,而我给他的是金钱的回报和礼貌上的客套,没能给予一个临终之人最后的心灵慰藉。所以,送香油鸡蛋事件也就成了作者在后来回忆与老王的相处过程中无法绕过也无法回避的最痛之处。整个段落里处处有愧作并最终引发了作者的反思。环节五:分析表达方式转换的作用那么1-7段的表达方式与8-16段的表达方式的转换与愧作之情有何关联呢?1-7段用叙述性的文字交代老王的情况以及作者与老王的交往,情节推进的比较快,暗示了作者对老王有关心,但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这个人,两个人感情的天平是不对等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隐隐的愧作之情。8-16段,用大量的描写定格了告别的一幕,放大了特殊状态下的瞬间,反复刻画典型的细节,不断强化作者内心歉疚遗憾的情感。这样就是前文叙述中隐含着的愧疚,到这里有了更显豁的体现。这样一个定格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考点、触发点,通过反思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疚。两种表达方式的转换使愧作之情由隐性而变得显性。体现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以及反思的深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叙述类的文本当中,常常是叙述和描写并用,它们在一定的情境下的转换,是跟作者想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