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筝曲《枫桥夜泊》《云赏诉》与诗相关的艺术追求.docx
《论筝曲《枫桥夜泊》《云赏诉》与诗相关的艺术追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筝曲《枫桥夜泊》《云赏诉》与诗相关的艺术追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筝曲枫桥夜泊云赏诉与诗相关的艺术追求“诗歌”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说其最早源自人类对神明的敬畏,古时人类对风、电、雷、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等美好生活的期望,由此便是诗歌的雏形。以中国历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源头,历史上留存的诗词大多都有配乐,诗是有声的艺术,与音乐不可分割。论语中便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说,在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的文人雅士中,大多对诗、乐二者都尤为擅长,阮籍能创作出旷世琴曲酒狂,也能写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诗词通过文字底蕴表现,音乐则从听觉方面体现内心活动
2、、抒发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弥补了各自表现力的不足。从形象到情感、写实到写意,这是大多数艺术形式递进、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社会文明的积淀、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是相一致的。诗词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启发作曲家以诗为题材的创作思路。笔者将以近现代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古筝曲枫桥夜泊以及周煜国先生创作的古筝曲云裳诉为例,主要从结构、意境和情感三个方面出发,探索筝乐作品和相关诗作中蕴含艺术追求。一、结构在诗作的创作中,为了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诗人时常在结构上追求跌宕起伏、曲折变化。而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为了更形象地表达出乐曲的情感,作曲家在结构的设计上也有在乐曲中安排“碰撞工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走向、句法安排
3、和诗句结构的安排,都体现了创作者在结构方面的艺术追求。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结构章法见表1;乐曲常用的表现手法及结构安排见表2。如表1、表2所示,诗作和乐曲常用以表达主题的方法相似,在此笔者以较为典型的“起承转合”“对偶”以及“顶真”为主,简要分析诗人和作曲家在结构安排上的共性。表2乐曲表现手法及结构安排一览表(一)以古筝曲云裳诉为例分析“起承转合”的安排“起、承、转、合”是诗词创作时常用的结构章法之一。不论古体、近体诗,其构思大都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近体诗更是严苛。“起”为头即开篇,或写景、叙事、抒情,方式多样,主要用于点明题旨,奠定情感基调。“承”或写景、叙事、抒情,与“起”句自然衔接,
4、是“起”句的延伸和发展,主要承上启下,铺垫下文转”意为转折,在绝句里位列第三,在律诗中指颈联,“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浅入深,用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转折。“合”是结句,“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主要总结升华全诗的主题,抒发情感。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中便存在起承转合的安排。“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篇的“起”,交代开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承”,是延伸发展;“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此处剧情急转直下,将故事情节推至高潮;“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最终的“合”明确抒发情感,升华主题。在乐曲的创作
5、中,作曲家们常借鉴“起承转合”的手法安排乐曲中乐段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周煜国先生创作的云裳诉中便出现“起承转合”的构思。云裳诉的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散一慢一快一慢一散”的手法,全曲使用G宫系统D羽调式贯穿始终。引子部分(1-17小节)古筝声部强有力的演奏出乐曲的主要动机“2-5E-2”音组,此为乐曲的“起”,如谱例1:谱例1出自高雁主编中国古筝名曲悦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谱例1为引子段5-9小节,古筝声部左右手主旋律均为“2-5E-2,该旋律动机贯穿全曲,因此引子段为全曲的“起工慢板段(18-47小节)古筝声部的第一乐句以“2-5-6-2”为动机,发展出乐曲的旋律主题,慢板段
6、落为乐曲延伸发展的“承”,如谱例2。谱例2为慢板段18-21小节,古筝声部的主旋律承接引子段中出现的“2-562”为动机展开,此为“承工谱例2出自高雁主编中国古筝名曲悦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热情活跃的快板段(48-189小节)在旋律和速度上都与慢板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古筝声部运用快速指序,演奏连贯密集的音符将乐曲推至高潮。其与慢板截然不同,描绘出“长得君王带笑看”“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场景,如诗作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溯,此为乐曲的“转”,如谱例3。谱例3为快板段48-64小节,能明显地发现快板段主旋律的音高和节奏都与引子和慢板段截然不同,形成对比,丰富了乐曲的色彩。谱例3出自高雁主编中国古筝名
7、曲悦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最后的华彩部分(190-204小节)和变化再现的慢板段落(204-245小节)分别采用了引子以及慢板的旋律动机,总结升华全曲,再次点明主题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合工全曲在结构上除整体乐段安排和诗作“起承转合”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在乐段中乐句间的安排也运用“起承转合”的痕迹。作曲家和诗人运用“转”句安排“冲突”,表达乐曲的主题情感,在结构安排上有着相同的艺术追求。(二)对偶除了乐曲在结构安排上借鉴了诗作“起承转合”的审美追求外,在乐句的安排上也有运用和诗作相同的表现手法对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修辞手法,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在乐曲中,作曲家也常用这
8、种手法安排乐句,上、下乐句旋律只改变音区同头同尾的并行结构是最常用的形式,以此增强平衡对称的结构美。”在王建民先生创作的枫桥夜泊以及周煜国先生的云裳诉中,便大量地借鉴了“对偶”手法。以云裳诉中的古筝声部慢板段中的乐句为例,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主干音基本一致,均以Z-5-6-2”为主干音,第二句只是第一句的高八度演奏,这种同头同尾不同音区不同技巧安排的“对偶”,第二句再加以古筝不同的演奏技巧,用摇指更激动地表达乐曲的情感。(三)顶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顶真的解释:修辞手法,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顺序向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陈望道中修辞学发凡第八篇中提及:“顶真是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枫桥夜泊 云赏诉 论筝曲 相关 艺术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