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docx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胆囊癌(GBC)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胆道恶性肿瘤的80%95%,在消化道肿瘤中死亡率排名第6位1。GBC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与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症状难以区分,极易误诊误治,晚期确诊患者超过50%。GBC具有很强侵袭性,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10%。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GBC的预后至关重要。1. 胆囊解剖与组织学胆囊是梨形中空脏器,位于肝右叶下方胆囊窝,结构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胆囊约30%附着在肝脏上,其余部分被腹膜覆盖。胆囊管会入肝总管形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囊管、肝总管、肝脏脏面构成胆囊三角,胆
2、囊动脉穿行其中,是胆囊切除术中最重要的解剖层次。胆囊储存、浓缩、释放胆汁,乳化脂肪,在消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外膜三层组成(图D2o大多数GBC发生在胆囊的底部,只有少数发生在颈部。95%GBC起源于上皮细胞,其中腺癌约占90%,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3o2. GBC的危险因素GBC发生频率在地理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可能与遗传因素及炎性改变的相互作用有关。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是GBC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85%的GBC患者有胆囊结石,且结石越大其癌变风险越高。胆囊结石刺激局部黏膜,引起慢性胆囊炎,局部组织反复修复、增殖,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是GBC的首要危险因素4o已
3、有研究5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GBC发病率远高于无结石者,且胆囊结石复发率极高,因此在临床中,已不再建议“保胆取石”术式,建议胆囊结石患者早期即行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也是GBC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可达5%,约60%的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息肉,25%为子宫腺肌症伴黏膜增生。另外10%为炎性息肉,4%为良性腺瘤但有癌变潜能。对于直径lcm的息肉,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全球范围内,GBe对女性的影响是男性的23倍,可能是受各种女性激素、胆固醇循环和沙门菌感染的影响,雌激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从而参与了胆囊结石介导的GBC发病机制,但雌激素在胆囊癌发病中的作用程度尚不明确。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
4、、肝血吸虫病、胆囊变异、胰胆管汇流异常、先天肝外胆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瓷化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而其他因素,如吸烟、食用芥末油、红辣椒、鱼腥草酮油和黄油黄、早年怀孕、使用避孕药、重金属中毒等增加了GBC患病风险(表1)o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涉及相关危险因素时,建议进一步检查鉴别,以排除GBC,防止漏诊漏治。3. GBC的发病机制胆囊结石或其他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是GBC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局部炎症是GBC进展的必备微环境,炎症引起的局部细胞修复是胆囊壁发生基因改变的主要原因,按照炎症组织化生-基因改变-癌变的顺序逐步进展7o局部基因型改变逐渐积累,最终导致恶性肿瘤。常见的致癌基因
5、突变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致癌基因的激活、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8。有研究发现,慢性炎症使局部活性氧和活性氮水平升高,产生氧化应激诱导DNA损伤,进而激活P53介导的肿瘤抑制通路,P53通路通过控制细胞反应(如受损细胞中的凋亡、衰老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发生。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相关DNA损伤,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早期P53功能障碍,进一步增强慢性炎症,并诱导炎症介质和致癌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最终导致炎症组织转化为肿瘤组织9o在GBC发生过程中,P53改变是最早的DNA改变,从慢性胆囊炎开始,到局部组织化生,最终进展为GBC的过程中,P53含量不断升高。不同组织类型的GBC,其基因变
6、化存在差异,例如,乳头状癌的Kras值为100%阳性。33%的鳞状细胞癌和66%的腺癌病例中可检测到K-ras阳性,未分化腺癌中检测不到K-ras突变。致癌的基因改变包括P53(50%)、EGFR(20.6%)、RBl(17.6%)和ERBB2(17.6%)突变10-11。WSTKlKCTNNBl和APC的体细胞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为43%、29%和14%)12-13。随着病情进展,突变基因逐渐积累,最终由原位癌进展为侵袭性强的gbc。4. GBC的诊断4.1. 临床表现GBC早期,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其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状相似,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腹部包块、体质量减轻,伴随有呕
7、吐、消化不良、厌食、腹胀等症状。GB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极难诊断且进展迅速,多数GBC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极差。4.2. 实验室检查GBC早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肿瘤标志物检查也不具有特异性,其中CEA、CA19-9CA125CA153在诊断GBC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直至目前,尚未发现GBC特异性的诊断指标14-15o研究人员16发现,GBC患者血液中常可发现甲基化的基因,如APC、CDH1、CDH13PTEN3-OST-2SHP1WIF-1等,从患者血液中采集基因组DNA来检测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GBCo但尚无有利证据表明其诊断价值,未得到临床广泛认可。近年来
8、,一些研究表明,某些Hi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胆囊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XUe等17研究表明,通过对microRNA的检测,可以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分子探针技术的发展也为GBC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彭奇龄团队与蒋宁团队、王建伟团队合作构建了3层CdSe/ZnS量子点(QDS)包覆在Sio2纳米颗粒(NPs)上,形成Tri-QDs/PEISio2电化学探针,用以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化疗耐药性监测18o4.3. 影像学检查4.3.1.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GBC的首选检查,具有诊断敏感度高(约80%)、成本低、易于操作等特点。超声提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胆囊 诊断 治疗 进展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