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 .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早期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遵循“了解-认识”的认知规律,相较于初中更抽象、深入,有两个学习要点: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二、教材分析【链接旧知】本课内容在在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6-8课。“秦统一中国”一
2、课分“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目,介绍了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举措;“秦末农民起义”分作“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介绍了秦的暴政,陈胜起义和楚汉之争等史实。本课的大部分史实,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知,但知之不详、不深。【立足单元】单元标题”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除了是对历史时空的确认,还隐含“华夏认同”的精神主线:先秦时期历史文化认同延续、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后世华夏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秦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除了是对全新版图的确认,也面临着全新国家认同的构建问题,这是秦王制度设计、调整的基础;而秦
3、的速亡结局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国家认同构建的一次阵痛,但不是终止。【聚焦本课】从课程内容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本课的核心概念。笔者引入“国家认同”这一概念为贯穿全课的情感主线,以秦皇东刻为事件线索设计课程。一方面,从中国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来看,秦统一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分析秦政的得失,能让学生认识到国家认同之于政权巩固的重要性,形成“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的理解”,培养国家认同感与家国情怀。从课程结构看,本课共分3目。第一子目讲述秦统一六国的军事成就、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第二子目从“不顾民意、大兴土木、征发繁重”,“控制思想、统制文
4、化、焚书坑儒”,“奉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并实行严刑峻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述;第三子目介绍了秦末农民起义以及秦朝覆亡的主要过程。三、KUD模式下教学目标【学生将知道(K)】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及主要过程、秦统一中国后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学生将理解(U)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淡薄,国家的统一将难以维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生将能做(D)运用大秦疆域图明确秦朝疆域的四至,运用秦始皇巡狩、祭祀之山概括秦始皇刻石分布的空间特征。解读碑文、简牍等一手史料,提取历史信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
5、释);从历史文献如史记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的特点,习得解读历史文献的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分析秦巩固统一的举措如统一文字等认识秦统的历史影响,强化对祖国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能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感受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四、学情分析知识能力方面,高一学生正处在15-16岁之间,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高一学生在思维上已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具有一定的抽象分析比较能力,而且,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
6、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方面,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于基本史实有了了解,但多是浅层的分散性知识的生硬串联,对重要的逻辑关系、核心概念缺乏网络性联结与深度理解。学生对于历史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史料解读、辩证思考等有了初步尝试,但灵活运用能力、归纳迁移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学生对于学习新知的心理期望倾向呈现多样化、理性化特点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国家认同构建的必要性与困难六、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历史地图,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专著),视频,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直观
7、教学法,表格梳理法,文本解读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概念解析法【课时安排】本课共分两个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按照“刻石纪功业一大一统版图的奠定”“刻石塑认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两个版块展开,解决教材中“秦的统一”一目的教学内容,多观察、多联系、多分析;第二课时,接上课之逻辑,以“刻石难阻崩一秦的速亡”为主线展开,解决教材中“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两目教学内容多思辨、多探究、多表达。教学过程中,两课时将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分配。【板书设计】M黯%-透该一迎晦暇2初明“明阚LR就弱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导入】石头一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教学 设计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