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2024.docx
《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20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2024摘要: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可以对体内组织进行实时虚拟活检,从而获得高质量和高分辨率的组织图像。大量研究表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疾病的靶向诊断、严重程度评估、个体化治疗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就这项新技术目前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传统内镜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疾病的一种常规手段。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诸如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新技术,使得诊断结果更加精确,但是这些技术在进行组织学诊断时,仍必须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不仅增加了操作成本,还有出血、穿孔等风险,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2、laserendomicroscopy,CLE)的出现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CLE作为新兴的内镜技术,自2004年推出以来,已经实现1000倍放大和1m分辨率的成像1z具备实时活体组织学评估能力,可以在持续的内镜检查中对病变部位的血管、结缔组织及细胞或亚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2,即虚拟活检。本文将概述CLE在当前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工作原理CLE是在基于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上,使用低功率激光照射在一个已确定的组织平面上,然后光电检测器检测到通过针孔聚焦的组织荧光,由计算机系统转化为电子图像,最后形成一个灰度图像,代表着某一个特定的平面。目前CLE分为两种类型:基于内镜
3、的CLE(endoscope-basedCLE,eCLE)和基于探针的CLE(probe-basedCLE,pCLE)3o在eCLE中,CLE集成在内镜的前端40而在pCLE中,CLE探针需通过传统内镜的活检孔道。目前用于pCLE的探针类型有:GastroFIex,ConoIFIex,ChoIangioFIex,AQ-FIex19以及CeIioFIex5,6O不论是eCLE还是PCLE,要想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共聚焦图像,外源性对比剂如荧光素钠、期嚏黄以及甲酰紫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荧光素钠和盐酸口Y咤黄。局部外用口丫咤黄可以强烈标识包括细胞核及细胞膜在内的浅表黏膜上皮细
4、胞而显像,但口YD定黄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价值。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进入血液中的一部分荧光素可与白蛋白结合,其余未结合的荧光素进入组织后强烈标记细胞外基质而显像70二、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zIBD):IBD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两种亚型8o在正常的肠黏膜中,由于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荧光剂无法通过这层完整的屏障而在IBD中,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活动导致其完整性受到破坏,
5、荧光剂得以渗漏进组织而显像。CLE镜下IBD的炎性特征包括隐窝形状不规则、上皮细胞间隙增大、荧光素渗漏等表现1oQUmn6herv省等9利用CLE对50例IBD患者以及9例对照组患者的14项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变进行评估,设计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CLE图像分析方法来诊断IBD以及区分UC和CD,其中诊断IB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鉴别UC与C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1.3%。后续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LE能够可靠地区分正常及炎症性肠黏膜,并可以作为IBD诊断的辅助手段10o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是IBD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最近一项纳入9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CLE可以准确识别IB
6、D患者肠黏膜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7%110在另一项研究中,DePlama等12利用荧光素偶联的VRPMPLQ肽作为分子探针,从9例UC患者中切除了11处内镜下疑似异型增生的病变,用肽喷洒标本并进行CLE检查,然后将图像与相应的组织学切片进行比较,发现VRPMPLQ肽对结肠异型增生组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证实了CLE联合靶向荧光标记肽在检测UC相关的异型增生病灶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准确评估IBD炎症活动度,有利于评估病情、制定方案、预测预后。一部分研究表明,CLE在评估IBD炎症活动度方面具有较高准确率,并建立了基于CLE的评分标准,包括:以隐窝改变、血管增生、固有层
7、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数量改变、微侵蚀等为基础的CD内镜下活动评分13;以小肠及微侵蚀腔荧光素渗漏等为基础的Watson量表14,15;以血管直径20mx隐窝结构不规则、隐窝腔扩张及荧光素渗漏为评分基础的ENHANCE指数16;以及Ll等17提出的以隐窝排列、隐窝密度、隐窝开口变化等为基础的评分量表。这些评分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可靠地评估肠黏膜炎症活动程度。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zTNF)抗体通过与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membrane-boundtumornecrosisfactorzmTNF)结合可以抑制CD的炎症反应。在一项临床试验中,Atreya等18利用CLE评
8、估了25例接受TNF抗体治疗的CD患者治疗反应J2周后发现与mTNF细胞数量少的患者相比,具有大量mTNF免疫细胞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要高得多(92%比15%,P0.001);此外,还发现mTNF高表达的患者对治疗反应持续较长时间,并且与后续内镜随访检查时的黏膜愈合有关。Iacucci等19以类似的方式利用CLE对29例接受生物治疗的IBD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评估,发现结肠黏膜荧光素渗漏和隐窝间距是监测UC患者治疗反应良好的指标,而血管迂曲度、隐窝面积及隐窝间距是监测CD患者治疗反应良好的指标。以上结果表明,CLE在预测生物制剂治疗IBD的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指导IBD及其他慢性炎症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光 显微 直肠 疾病 中的 应用 进展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