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曲《云裳诉》中诗意与韵律.docx
《浅析古筝曲《云裳诉》中诗意与韵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古筝曲《云裳诉》中诗意与韵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谢斤S筝曲云裳喷i割既9律【摘要】云裳诉是诗歌与乐曲融合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其为例,通过对云裳诉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一一介绍,进而对这场跨越千年的曲与诗的交融进行结构上的划分和分析。之后分段分析了长恨歌为题材创作的云裳诉其中的故事主线中的兵乱事发难分舍和思而不得徒叹息中两个部分暗含的诗歌情感表达,最后通过对乐曲中气息与曲协同的气韵美、“碗碗腔”独特性音韵美、古筝曲中的意韵美三方面论述,道出云裳诉中的韵律之美。【关键词】云裳诉;诗歌;诗情;韵律引言云裳诉的素材取自于长恨歌,又在长恨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故事上的融合和情感上的扩充,曲中暗含了长恨歌故事的主线。大多数前辈只是单纯地对诗歌或者乐曲
2、进行分析,或者是进行手法和结构分析,云裳诉之美渐渐成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云裳诉和长恨歌作为一场跨越千年的和鸣,曲中有诗,诗中又有曲,诗有诗情,筝有韵律。其乐曲以完美的音乐形象,深刻而具体地描绘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种种手法尽显其中,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现代音乐和民间音乐完美的结合,诗和曲的完美交融表现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情和“尽将心事付筝弦的”的韵律。一、云裳诉中的诗情美(一)兵乱事发难分舍兵乱事发难分舍(第51-98小节,谱例1),结构上为B快板部分,其中51-56小节属于过渡部分钢琴曲独奏,57-98古筝主奏,钢琴伴奏。在几个小节的钢琴独奏过渡后,57小节开始出现积极跳跃的快板
3、部分,“托劈”技巧的使用让先前舒缓悠扬的氛围变得更加凝重,仿佛有诗中那“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紧张氛围。而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在96-98小节却出现较多“摇指”和按滑音演奏技法的使用,让乐曲显得有些欢快,并用此部分尾部重复的旋律线条让这种欢快的情感递步推向高潮。“兵乱事发难分舍”部分夹杂了复杂的情感,前期紧张的氛围让人不觉蹙眉,仿佛诗云“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事之将发,而后欢快跳跃又不觉让人沉醉,爱人暂且还在,心底还有些许安宁。在递进的情感营造中逐步将心绪带入高潮,是欢快的曲调却也是分离前的绝响。这种多变的曲音表达恰恰在更好地凸显那种兵荒马乱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难舍与难分。其
4、曲美,美在撩动心弦,张弛有度;其诗情美,美在唐杨之爱,情之深,意之重。(二)思而不得徒叹息思而不得徒叹息(第211小节到第225小节,谱例2),主要由A慢板再现部分和尾声部分组合而成。211-225小节古筝主奏、钢琴伴奏C225小节古筝钢琴合奏。本段旋律是A慢板部分的完美再现,韵律让听者熟悉,但其情感在华彩部分铺垫之后,表达上却别有一番韵味。这部分对华彩部分起到了承接和延续的作用,该段悲伤的情感氛围浓郁,整体布局紧凑,旋律较为舒缓悠扬,曲音沉静而又悲凉,仿佛天长地久有尽,而此恨绵绵无期。刻骨思念和不舍,都化为琴弦上的轻拢慢捻,君王思而不得,唯有一声叹息。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古筝和钢琴强劲有力。云
5、裳诉以急板点指、摇指和刮奏结束全曲。唐玄宗和贵妃之爱在铿锵有力的古筝和钢琴的旋律中得到升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爱不再是二人之爱,而是听者心中之爱。唐玄宗和杨贵妃之爱不再是二人之悲,而是千古爱而不得之人之悲。其曲美,美在夜间听来,弦韵铮铮入耳,揪人心弦,筝筝滴血,筝筝泪下;其诗情美,美在听曲如诗,诗情绕梁三月,诗同曲哀,字字珠矶,字字皆哀。二、云裳诉中的韵律古筝的声音是靠拨动筝弦,使之颤动而产生,单纯的筝音是无法打动听众的。许多人之所以为筝曲而着迷,是因为筝曲在创造中和弹奏时暗含韵意,能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通,正有言道:“音成古意指含情,曲如流水筝有韵”,这就是韵律的最好诠释。云裳诉以千百年名篇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裳诉 浅析 古筝曲 诗意 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