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坤等,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藐乏而赢底*黄7磊乱缸烹赵也,而在韩、魏之郊O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
2、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不耳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搭之以蔽其西,故莫知厚韩亲魏以挨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3、,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常为之深思A远虑B以为必有可以C自安之计D盖未尝不咎E其当时之士虑患之F疏而见利之浅G且不知天下之势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史记共有世家30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B.山东,嵋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
4、财货,好美姬”(鸿门宴)中的“山东”含义相同。C.区区,指小或数量少。与“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中的“区区”含义相同。D.藉,同“借”,意为凭借、依靠。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中的“藉”含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指出决策者目光短浅、不了解天下情势是六国灭亡的原因,这一结构与苏洵的六国论大体相同。B.苏辙认为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就在韩、魏,对秦来说,韩、魏犹如腹心之疾,而对齐、楚、燕、赵来说,韩、魏则是屏障。C.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四国不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苏辙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