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
《天津市河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河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戈I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手段。为科学指导十四五时期河东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及形势需求(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河东区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的诚信建设工作;强化基础建设,初步形成“一体系、一中心、两网站、一库、一平台、N系统”信用信息系统架构,基本实现信用主体全面覆盖、信用数据全域归集;拓展应用场景,立足“信易批”、“信易
2、贷”、“信易医”等,积极推动信用惠民便企;聚焦核心工作,规范信用奖惩和失信治理,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有序推进;完善信用生态,促进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诚信河东”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共同推进下,河东区在天津市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有了明显的提升,社会信用环境持续改善,有力支撑了营商环境优化和社会治理创新,为“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1.组织推动机制不断健全。畅通协调机制,成立河东区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联动运作的工作模式。完善机构设置,推动区内各部门加强信用工作建设,建立各部门的诚信建设评估机制,基本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
3、的工作格局。2 .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自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实施以来,河东区依照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用监管和信用应用、信用服务市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信用建设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精准性和安全性,为推动区内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保障。3 .信息基础建设逐步加强。建成并运行河东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查询、信用修复、信用核查、红黑名单、联合奖惩、数据统计等多项功能。区级信用平台、重点行业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一体系、一中心、两网站、一库、一平台、N系统”的信用信息系统架构。梳理制定河东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
4、,广泛归集信用信息近140万条,基本覆盖全区法人和自然人主体。充分发挥“信用中国(天津河东)”网站的服务窗口作用,为信用主体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下载、信用承诺发布、异议申诉、信用修复等“一站式”线上信用服务,打造信用服务完整闭环。4 .重点领域建设成果丰硕。全面施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大力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基本实现“双公示”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联合奖惩工作初见成效,推动相关行业(领域)依托行政机关联合监管系统依法依规实施联合奖惩,大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治理,政务失信案例清零,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生产、统计等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5、成效显著。5 .惠民便企应用多点开花。积极推广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开展“信易就业”“信易公证法律服务”“信易游”“信易快医”等多个“信易+”创新应用,信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应用价值逐步显现。6 .诚信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加强诚信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选树诚信典型、营造诚实守信舆论氛围。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等多样场景方式,普及信用知识。举办诚信教育专题培训活动,开展各类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发挥“信用中国(天津河东)”网站和“诚信河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端的窗
6、口导向作用,线上线下联动,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十四五”期间的拓展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1.政策支撑体系尚未健全。对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区内信用制度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信用制度公开程度不高,部分领域配套措施有所欠缺。2 .信用基础设施亟待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尚未联通政务专线,存在一定安全性风险。与各部门的平台数据互通不紧密,数据采集上报较为繁琐。3 .行业信用监管机制相对滞后。各行业(领域)信用监管制度尚未全面建立,部分行政机关运用信用手段实施
7、精准监管意识不强,开展行业信用监管的领域、信用报告应用的场景较少,需要提升多领域对于信用监管的应用,实施有效的奖惩措施。4 .信用建设发展不均衡。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作为后来者支撑“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用不明显,区内各部门信用合作共建机制有待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应用场景不够丰富。5区内信用服务市场不够活跃。信用服务机构少、体量小、影响力不足,信用服务产品应用场景不足,信用服务机构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程度不高。支持信用服务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用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工作尚未开展。(三)形势需求全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诚信是社会
8、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是传承民族品性、倡导社会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是提升社会治理、监管水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也是河东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河东区 社会 信用 体系 建设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