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区分与刘勰的大文论观.docx
《四部区分与刘勰的大文论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部区分与刘勰的大文论观.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部区分与刘勰的大文论观魏晋南朝四部区分,集部形成,文论话语大都将言说对象聚焦于集部文章。刘勰认同文章本体属性,又强调在整体文化传统中审视文章。他突破四部界域,将经传史子重新纳入文章视域中观照,融合其文艺精髓和文化内蕴建构理想文学范式,创建了“大文论”的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促进了文学新变与文化精神的融合。本文诠释文心雕龙的大文论构架,探讨刘勰论文纳入经史子类之缘由,论述其创立的以文章为本位,融通四部的大文论思想的内在理路、价值旨归、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四部区分与刘勰论文立场从汉代刘向、刘歆七略之“诗赋略”到魏晋南朝四部之分和总集编撰,中国古代集部形态逐步确立,文章本体特性也在四部区分和文笔之辨
2、中得到较明确的阐发。此时文论大多撰除经史子类,独立审视文章,总集也大体在集部范围内收录文章。唯独刘勰文心雕龙论文四部并包,重建了经史子集贯通的话语形态,文心雕龙的性质也因此显得有些模糊。从历代目录归类看,文心雕龙曾被纳入集部总集类、别集类、文史类、诗文评类,子部子类或子杂类等。今人对其定位众说纷纭,有文学理论说,有文章学理论说,有文化学理论说,还有子书著作说,莫衷一是。但刘勰并非不明四部区分,他也没有打算研究经学、史学、子学,序志列举了魏晋文论经典并评说其优劣得失,鲜明地标明了自己的“论文”立场。刘勰的论文宗旨和目的是:其一,针硬时弊和建立文学理想。他从经学中寻找建构新文学的思想依据,从子史中
3、吸取文艺创作的有益营养,创建文学的理想范式和人文精神。其二,不满于前代文论狭隘视域和窄小格局。魏晋文论开启了文章本体批评,但拘囿于作家作品或理论枝节问题,未能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刘勰极力从整体文化视域中探索文学之根脉本原,重建文论话语的整体形态和文化精神。刘勰论文四部并包,但始终立足文章本位,一方面吸纳经史子的文艺精髓建构理想文章范式,另一方面则竭力在文章中贯注经史子的文化精神。他对文章本体内核有清晰认知,文心雕龙“上篇以上”,囊括四部泛大之文,剖析了经史子之含文的特性,透视了文章由实用向审美,由公文向私文转化和聚合的轨迹;“下篇以下”则建构了完善的文章创造、文章形式和文章批评理论。其所论之“
4、文”外延无限扩张,延伸至四部,内涵日渐缩小,追求文章本体内核,看似悖论,但实际并不矛盾。南朝骈文大盛,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几欲渗透至所有文章体式中,立足于审美观照文章是时代的普遍风气。刘勰也充分认识到文学与经子史之间区域有别,但并非壁垒森严、不可逾越,四部同源共生,互涵互摄,构成了统一的知识景观和人文精神。本于文化通观的宏大视域,刘勰突破四部界限,广泛地吸收经传子史的文章精髓,针硬时弊,创立新说,建构了“体大而虑周”的文艺思想体系,这使其文论带有子学性质,又具有了文化学特征。效果大于意图,文心雕龙呈现出多文本的奇特效果,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兼容四部的大文论构架刘勰在
5、文心雕龙中建构了以道、经为本原,以离骚为经文贯通的文学风标,以集部之文为主体,以史、子冠笔类之首的大文论构架。“文之枢纽”的原道宗经征圣三篇论经、文关系,提出文原于道,宗法经书,师范圣人的基本文学观点。本于“交错为文”的文章本训,刘勰推原文于道,建构了天、地、人、文的宇宙发生模式和文章生成模式;又通过“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理论逻辑推演“文以明道”的道德模式,为文章确立了一个宏大的逻辑起点和文化基点。刘勰历史、逻辑地建构以经书为本原的中国文章学谱系,五经是圣人体法道心神理制作的大文章,与后世之文构成了根茎与枝叶的关系。刘勰在“本然”和“当然”意义上统一文道,并将文章上升至本体论高度,较
6、之汉人依经立义、魏晋以降文学批评囿于集部,视野更开阔,识见更深远,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终极意义和地位作用。这在当时文坛是独特的,其见识的确超出汉魏六朝文士之上。刘勰论文广收博取,弥纶群言,但绝非“杂家”,他议论对象,无论经纬之学还是史子之论皆立足文章本位。刘勰将辨骚置于“文之枢纽”而非“论文叙笔”确有深意,体现了他“大文论”构架的独特“用心”,目的是在为其论文确立以审美为内核又融通文化精神的标杆。刘勰依经辨骚,论楚辞与经书的四同四异,但已然突破汉人宗经藩篱,从审美视角对楚辞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创新作了高度评价,称颂其“气往探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在文学精神和艺术形式上皆堪作典范。刘勰“
7、论文叙笔”文体论中有史传诸子两篇,冠笔类之首。在四部区分的南朝,刘勰论文纳入史、子,遭人诟病。纪附高度肯定刘勰宗经思想,但对其论文辟专篇论史、子颇有微词。刘勰将史传诸子置于文体论中乃本于文章作法,更多地关注了史书和子书作为文体类型的文章学价值。中国文学根植于文史哲合一的整体文化传统中,圣贤书辞原本就是根本于道、衔华佩实的大文章,是文学的源头和典范。后世文章类型多发端于五经;而史、子亦文章大手笔,为文章写作提供了诸多范型,从早期史著和先秦诸子中亦分化出众多文章类型。史传为载史之笔,体制宏大,尚书春秋分列“六艺”两部,实为史籍,亦史学之源。笔类文章肇始于史笔,宗经云“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纪传
8、盟檄,则春秋为根”,刘勰所论公牍、书牍等文体,最早多载于史籍,后逐渐从史传中分化,成为独立文章形式,因讲究文采,且为“篇翰”,被纳入集部。诸子在文体论中有特殊地位。刘勰分析了子书与经书的复杂关系。从发生学而言,子先于经。先秦儒家原本诸子支派,战国至汉代逐渐杂糅阴阳家、道家、法家、名家等诸家思想发展壮大,升为经典,此即“经子异流”。先秦诸子较早奠定了论、说、小说等文体的基本形态,刘勰将论追溯到论语庄子之子论,又区分子与论的不同,先秦诸子是“博明万事”之宏论,后世之论则演化为政论、史论、经论、文论等不同类型,为“适辨一理”之专论,这是论由子出的轨迹。宗经云“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刘勰所云“论出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部 区分 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