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新生——导引按跷(绝对经典)-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法新生——导引按跷(绝对经典)-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法新生导引按跷(绝对经典)以有形调无形以无形治有形无法胜有法法无定法古法新生导引按晓中医的整个治疗体系都是建立在各种自然疗法的基础上的。从传统的划分来看,中医治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而导引在中医外治法中又占有主导地位。我国现存最早奠定中医学基础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病传有: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炳、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这其中就清楚表明了导引行气是中医各科治疗的主导。早在秦汉时期,中医的治疗就可根据临床中所遇到的不同患者、病邪性质、病邪所处的身体部位和深浅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病邪盛衰变化与出没传递变,以导引行气为主导,相应地采用乔、摩、灸
2、、熨、刺、烟、饮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对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以减少痛苦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上面所提到的乔即按跷,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进行的。导引按跷在早期中医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前辈医家用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可是在今天导引按跷竟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无论在中医的教学还是在临床治疗中都很难寻觅到它的踪迹。沉寂了两千多年的导引按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医疗方法泥?下面将对其历史和现状作详细阐述。1导引是华夏先民生存斗争中的养生却病方法,导按跷是早期医家的主要治病方法导引按跷是早期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它的内涵是导引,外在治疗形式是按跷。能够进行导引按跷,首先需要有深厚的导引练功基础。导
3、引在中国用于养生,治疗已经有5千年的历史,老寿星彭祖就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导引大师。山海经西王母善啸、吕氏春秋中的作舞都是华夏先民疗疾祛病的导引方法。医家使用导引按跷为人治病,最具体、最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附,治病不以汤液醴酒、喔石、挤弓I、案机、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操荒爪幕,渝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这里的挤引就是导引按跷。挤通跷和乔,是举手、翘足之意。挤引就是通过抑按手足进行导引,即导引按跷。以上一段引文说明上古名医俞附不但已经会使用汤剂酒剂之类的内服药,而且还特别擅长导引按跷。俞附之俞即五脏之俞,指经络系统,附
4、即足背,含按跷之意。看来这位名医是因其擅长之法而被人所冠名的。同样,春秋末期著名医家扁鹊也精于此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有虢太子暴病尸厥,扁鹊入宫施治的史实。这段史实还有其它出处,如周礼注疏和韩诗外传说苑)等。下面就以成书较早的韩诗外传和周礼注疏为参考。韩诗外传对扁鹊治虢太子尸厥有这样的描述:扁鹊入,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为轩光之灶,八减之汤,子同药,子阳灸阳,子游按摩,子仪反神,子越扶形,于是世子复生。而周礼注疏又有: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上面的按摩、反神、扶形、脉神,都是导引按跷、导引按摩之术。尸厥是古人认为临近死亡的种危重险症。扁鹊利用导引和导引按跷救险救急,使太子复生,足见
5、导引和导引按跷在早期中医治法中的重要性。扁鹊之学源于长桑君,长桑君与扁鹊过往十余年,授与扁鹊禁方书和药,扁鹊脉学从此产生。扁鹊的脉学不但能诊脉更能治脉,治脉之说即导引按跷。可是由于师承关系太过严格保守,除了东汉华佗能集其大成外,到了后世也就难免走向衰落,无怪乎后人读难经只解诊脉不解治脉了2导引图和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导引医学文献70年代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和80年代在湖北张家山出土的简书引书都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有关导引治病的专著。导引图从上至下共分4排,每排11个,共44个导引图式。其中一排第10图,三排第11图,四排第6、10、11图都是按跷动作。导引图)44个图式中有专门针对
6、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文字说明13个。如引温病、温病即中医所说的伤寒病与时令病;厥烦、腹中、引积都是指脏腑失调的三焦病症,引项、引痹痛、引膝痛都是颈项和四肢关节、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外科病症;痛明和引聋指目痛不明、耳聋等五官科疾病。这些具体详实的资料再一次清楚地表明至少在汉初,甚至先秦我国已经在广泛地使用导引和导引按跷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科和传染科等各种疾病。3秦汉是导引学的高峰时期,黄帝医经确立了导引和导引按跷在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黄帝医经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巨著。它收集、整理和总结了我国上古以来直至汉代的大量医学经验和成就,打破了从前大量医学文献散落在各家各派的复杂局面,第一
7、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被奉为至道之宗,而导引又被黄帝医经列为其治疗体系中的主导。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医经分为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内经)有素问)和灵枢)共18卷,外经中有黄帝杂子步引和黄帝岐伯按摩共22卷。黄帝岐伯按摩则是一部导引按摩专著。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在黄帝医经体系里,导引及导引按跷、导引按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两部珍贵的医学文献早已亡佚,后辈学生竟然无缘看到它们的全部真实面目,只能在严格的师徒相传中,经过自己长年的艰苦磨炼,再去摸索探导前人留下的没有路标的道路。黄帝外经不复存在,但仅就黄帝内经也足以说明问题。现存的内经)
8、有素问、灵枢两书。素问是一部中医理论性专著,而灵枢实际上是部针经。尽管如此,导引和导引按跷也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上文提到的灵枢病传外,在素问)灵枢的其它篇目中,涉及导引和导引按跷的地方就有十多处。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血实宜诀之,气虚宜掣引之(掣同导。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灵枢的有关篇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黄帝医经继承了秦汉以前早期中医重视导引按跷、导引按摩的传统,设专著和在其它篇目多次论述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导引行气是黄帝医治疗体疗体系的主导,它单独使用或指导其它治疗方法:乔(按跷)摩(按摩)、灸
9、(艾灸)熨(热敷)、刺(针刺)、炳(火针)饮药(服药)。黄帝医经)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外治法优于内治法,而导引按跷又在外治法中占有首要地位。黄帝医经重视导引和导引按跷,反映了当时医学界的真实情况,把导引和导引按跷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4东汉时期直至隋代导引和导引按晓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华佗以其导引、针灸、麻醉和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导引功法。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有华佗导引针灸的精彩记录: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华佗针灸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进
10、行的。取穴、刺灸都是根据病邪出没随机进行,就是灵枢所说的以痛为俞、劫而刺之,针灸过程导引气血、劫引病邪,当然取穴不过一两处,刺灸不过转瞬之间,疾病即可痊愈。这不是神话,这是导引的威力。华佗以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葛洪、陶弘景也擅长导引。但令人费解的是,黄帝内经以后,导引经常被提及,而按跷则逐渐被人淡忘了。直至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问世,才重提导引按跷。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诸候分类、诊断和治疗的专著,此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其有病而无方,在详细论述每种症候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疗方案基本上未设方药,而是辨候施功法,提供了多种导引治疗方法。诸病源候论配有导引的有156候,与其
11、相对应的导引法就有213种。其中的卷27有: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这是今天能看到的较为接近导引本质的解释。5唐代以后导引按跷被后人淡忘唐代以后,一些主要的医学著作便很少把导引按跷当作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后世医家对导引按跷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唐代王冰的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明代张介宾又有:按:捏按也;骄:即阳骄、阴骄之义。盖谓推拿溪谷骄穴以除疾病也。所以,到了现代就干脆把按跷当作推拿了。那么导引按跷的内容和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6导引按跷紧手寸口,诊脉、治脉导引按跷的内涵是导引行气,行气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实现其主要有3个基本途径
12、:第一是调心,就是古人说的要元神而不要思神,即潜意识;第二是调息,就是吹嘘呼吸;第三是调身,就是或站或坐或卧,使身体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导引古时又作厚相。从寸道声,以寸引也。这句话就把导引按跷的形式与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了。导引按跷在行气的吹嘘呼吸中或捉腕持手,或捉踝持足,对病人身体内脏腑、经络、筋骨、关节、皮肉等进行深层次的调节,再辅以点穴、拍击、拂、爪、劈砍等刺激。在这一点上,导引按跷与印度瑜珈术有不谋而合之处。佛经涅槃经中就有捉持按摩。导引按跷捉腕持手,捉踝持足,紧守寸口(腕、踝有上三寸和下三寸之说)是黄帝内经和难经的要旨。灵枢一难又云: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13、寸口既然是脉之大要会,能候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病,决生死吉凶,也一定能够治十二经脉、五脏腑之病,决死生吉凶。这种辨证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就表现得更充分完整。在三国吴太医令吕广注难经八难中有:夫气行之脉者,起于两肾之间,主气,故言肾间动气;挟任脉上至喉咽,通喘息,故去呼吸之门;上系手三阴阳为支,下系足三阴、三阳为根,故圣人引树设喻也。既然人的脏腑经络系统相似于树,那么腕与手就是树的枝叶,踝与足就是树的根须了。导引按跷可以调节树的枝叶和根须,为其输送能量和营养,当然就能调节树的生长,治疗树的病害了。7内外邪的传变过程与途径中医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素问太阴阳明论有: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
14、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手足是外邪入侵的门户,这也是导引按跷治疗着眼于人的手足之另一重要原因。而身体受外邪致病后,疾病发展传变是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素问皮部)云: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胰理开,开则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经,留而不去,传入腑,縻于肠胃。而内伤致病多是由于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累及脏腑。其病情的发展传变方向则是由里及表;脏腑先病,不治,即传至经脉,转而传至络脉,继而传至皮部。8导引按跷,吹嘘呼吸,声.意.气、力贯注输布,劫弓I病邪,漱涤五脏导引隐含劫和引两重意思。劫,劫持、挟持
15、之意,指拦截阻断病邪的发展传变。引,牵引引导之意,即牵引、引导病邪脱离人体,促使疾病向好的方向逆转,导引按跷中的劫与引是着眼于人的手足,通过声与意的配合来进行的。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外部世界的各种声音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系统的功能与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素问五藏生成有:五藏相音,互影响的关系。在(素问五藏生成)有五藏相音,可以意识。后人注:音,谓五音也。夫肝音角,心音徽,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此常应也。然其互相胜负,声见否藏,则耳聪心敏者,犹可以意识而知之。而我国古代的另一部著作群经音变)则更具体的阐述了经络系统与声音的关系。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声音能调节和改变人生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导引中运用声音的劫与弓1都使用行气中的嘘字诀。嘘字诀在导引的调息中是开口发声的呼气法,口形呈圆形,它有张力,刚性,属阳,有生发和温热作用,在导引按跷的补泻中属泻法。嘘字诀的音调高亢而圆利能透过病人的皮部、络脉、经脉直至脏腑。嘘声入经络,震脏腑,阻断病邪传变,劫引病邪,强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