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莲花广场购物中心市场调研报告.docx
《厦门莲花广场购物中心市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莲花广场购物中心市场调研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台:区口甯业市场台新一、厦门零售业及消费市场发展状况1. 1厦门经济发展状况概述(1) 厦门2001年经济发展状况厦门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5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96.9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2亿元,增长10.7%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68元,比上年增长8.8%。随着中国加入WT0,沃尔玛、富山诚达购物广场、来雅百货等一批大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相继进入厦门,批发零售贸易市场竞争加剧。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
2、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9.74亿元,增长10.5%;餐饮业实现29.98亿元,增长7.3%;其他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83亿元,下降0.1%。全市非公有制商业发展迅速,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类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65亿元,增K21.0%,其市场占有率达60.9%。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购房、买电脑上网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5%,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3.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5%。分项目看,除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8%、交通和通讯上涨3.2%外,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
3、品、居住等价格均有所下降。2001年厦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企业适应市场能力还有待提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等。(2) 厦门2002年1-10月消费品零售市场状况厦门2002年170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一。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各月平均实现17.76亿元,增幅均在10$以上。二是非公经济成分企业市场占有率继续攀升。私营、个体、外资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61.41%,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已突破10%。三是节假日
4、效应拉动效果仍然显著。今年春节、五一、中秋和国庆所在的2月、5月、9月和10月,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20.33%、14.39%、22.84%、17.39%。1.2厦门商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概述从1981年至2001年的二十年间,厦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22.3%的速度高速增长,商业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格局。1.2.1伴随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 加大流通领域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厦门市主要围绕扩权转制、搞活经营来深化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1995年将原有的商业局、粮食局、
5、供销社转制为集团性公司。至2001年底,流通领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批企业关停并转,出台股权质押、改制和破产准备金管理使用以及职工补偿金等办法,促进国有资金从一般竞争领域有序退出。商、粮、供三家集团公司的资产盘整、债权债务转移等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和职工安置分流工作。(2)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国内外贸易向前发展。特区建设20年来,厦门市商业企业面对国家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从观望到参与,直到适应,逐渐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机建制,从而促进全市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0.79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72.4倍,年平均增
6、长23.9%。(3) 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进商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200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所占的比重来看:国有、集体经济占46.2%,与1981年一统天下的情形相比,其市场占有率缩小到50个百分点以下;而各种其他经济商业则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股份合作及股份制经济市场占有率20.2%,私营经济12.2%,联营经济9.7%,外商及港澳台投斐经济1.2%。1.2.2市场主体向多层次发展,商业市场运行体系已基本形成(1)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极大地方便城乡居民的生活。建立特区以前,厦门市商业、餐饮业网点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山路至厦港一带的旧市区。特区建设20年
7、来,厦门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的商业、餐饮业网点不断涌现,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截止2001年底,全市已拥有消费品市场136个,年成交额达49.79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网点4.0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301个,比1981年增加284个。(2)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市场运行体系,促进商业市场向多层次发展。在流通组织形成方面,第一家中外合资连锁超市公司福兰普利超市(倍顺)于1997年开始运作,世界知名的连锁商业美国沃尔玛、台湾好又多也于2001年进入厦门。其他商业零售业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连锁经营式、仓储式、自选式、自动式、直销式
8、、敞开式、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3)商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区建设二十年来,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商业、外贸、物资企业在经营上已完全打破旧格局,建立起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经营相结合、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相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衔接的新局面。1.2.3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稳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竞争激烈。特区建设二十年,厦门市零售市场持续稳步增长,多种经济成份相互竞争。2001年厦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6.55亿元,比1981年增长55.4倍,年平均增长22.3%。(1)各种经济类型市场占有率发生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比重发生较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 莲花 广场 购物中心 市场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