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与实践指导方法.docx
《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与实践指导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与实践指导方法.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与实践指导方法当前劳动教育实践指导过程中的典型误区劳动教育就是布置一个 任务让学生动手完成在知识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凸显对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育,任务的选取和指导过程紧扣劳动素养发展的需求。劳动教育就是带着学生去田间/工厂参加劳作将劳动实践内容狭义理解为简单的生产劳动,忽视了日常生活劳动与服务性劳动对学生不同素养的培育作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以促进观念和品质的培育。一个典型的劳动教育指导“失效”案例A小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农活动,度过了一周与田野大地、劳作生活亲密接触的时光,回校后写的作文还获得了高分,“虽然累,但是很开心,比农家乐还有意思。”小
2、包回到家后对父亲说。当被问到学农、职业体验活动等一系列劳动教育深层次的感受时,小包一脸严肃地讲道:“体力劳动实在太辛苦了,所以我得用功学习,上好大学,学好专业,成长为高端人才。”一张文胜、彭勇军、柴双喜主编: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第10页.在这次田野劳作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劳动教师的指导出了什么问题?实践行动要求我们重视实践体验场所的搭建,创设生动的体验氛围,在充分的实践中完成“体验式”活动,在情感体系中不断丰富,在价值观维度方面不断深入,才有可能催动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内化品质只有将劳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有可能实现
3、劳动实践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实践产生合力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实践行动和内化品质。给生活以劳动教育,用生活来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实践融入生活,让劳动教育实践影响生活,让生活产生劳动教育效果。把劳动实践的主题、劳动实践的方法,劳动实践的工具.劳动实践的成果.劳动实践的环境,从家庭和学校的小范IiI扩大到社会的内化为劳动观念,外化为成长动力,成就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范围,糅.熏陶.融入学生心底,劳动实践活动需要提升持久性与连续性A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割裂学生的体验过程,要注重学生感受的连贯性。现今,很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虽然都会联系各类团体组织从社会中去挖掘各种资源去不断
4、尝试开拓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但是缺乏持久性,今天搞这个创意,明天做那个活动,周期非常短。这种片段实践体验的做法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改变学生,比如,一个学期就去农田一次,还只待半天时间,下周就去汽车修理工厂观摩半天就再也不去了,事实上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单纯的“看热闹”“当郊游散心”,缺乏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入感悟,难以积累经验,更无法清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建构对活动的意义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在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活动体验中难以获得整体发展。必须强调的是,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连贯性不意味着放弃劳动实践设计的多样性,这一实践活动开展理念提出的初衷是针对那些课时量比较紧张或者实践活动开展的条件资源相对
5、紧缺的学校,建议可以在某一学期或学年重点围绕生产劳动四个任务群和服务性劳动两个任务群中某”2个任务群集中开展一系列具有层次递进性和一定连贯性的实践活动,在保障学生能得到更加系统完整的实践训练的同时也减轻了学校的负担,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实效和劳动育人质量。劳动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并与时俱进所有体验性的教育活动,都要以人类的本能为基础,植根于个体的发展规律之上。开展实践活动前必须先理性分析什么样的活动符合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和情感的体验,让小学”2年级的学生就去从事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行业的产品设计与加工,让初中79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只需要知道如何用电饭煲煮饭这种操作使用
6、常用厨房小家电的层面上的实践活动设计,很难让学生对劳动实践产生兴趣,学生因为过于困难或者简单的任务要求而不想体验、懒于体验,自然不可能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被打动心灵,这些实践活动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感知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享受整个实践过程了。这就要求,劳动教育实践的内容既要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入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最近发展区”开发要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劳动产出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为了保持活动的新颖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体验的形式与内容,加强劳动实践平台建设与更新,不要犯“在5G时代还在用2G网
7、”的错误,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劳动教育关键环节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清晰指明: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教育 关键环节 实践 指导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