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时期服饰改革看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以红帮裁缝为例.docx
《从民国时期服饰改革看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以红帮裁缝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民国时期服饰改革看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以红帮裁缝为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民国时期服饰改革看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以红蹄罐为例1服饰设计本土化与民国时期服饰改革的异同现代的服饰设计本土化就是将有着丰富民族特色和本土风味的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当中,但就现在的中国秀场来看,目前本土化的设计尚未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展现出来的效果雷同点颇多,社会认同度不高。在民国时期有着中西结合的优秀范例,如旗袍和中山装,并作为中国的典型服饰走向国际,受到了欢迎。但民国时期与现代所处环境不同,现代服装带有很多西方设计元素,亟需本土化设计,寻求民族认同感,而民国初期人们追求西方服饰的新颖和时尚,该时期的服饰改革是传统服饰现代化的过程。两者生长的土壤不一样,但都寻求的是富有中国元素而能与
2、国际接轨的服饰,因此探究当时的服饰改革对于现代的服饰本土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面临着诸多问题,设计创意容易流于表面,创作出来的作品无法深入人心。即使有好的设计,也碍于缺乏熟练的传统手工艺人来进行大批量的制作,产量跟不上。服饰本土化设计缺乏宣传与鼓励,作为服装消费主力军的青年群体,他们购买服饰时选择的还是在宣传和包装上更胜一筹的国际大牌。可见现代服饰设计本土化不仅需要设计上的成功,更需要商业上的成功。而民国时期的红帮裁缝就是从民国众多的服装行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的,以其紧跟时代潮流的设计思想、对技术和服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先进的经营理念成为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服装行会,在民国的
3、服饰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红帮裁缝在民国时期服饰改革中的作用红帮,也被称为奉帮,起源自浙江宁波,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地,在中国近代的服饰西化的变革中,是具有重要历史贡献的创业群体1。红帮的出现是民国服饰西风东渐的必然结果,但红帮的发展壮大与其自身优秀的海派制衣技术、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以及紧跟西方时代潮流等有很大关系。以下从红帮裁缝的重要贡献来阐述红帮裁缝在民国时期服饰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1 旗袍的改制旗袍本是我国满族女子所穿的一种长袍。传统旗袍宽衣大袖,将女性的身体严严实实地遮掩起来。而改制后的旗袍缩短了裙长,收紧了旗袍的腰围,使旗袍从传统的梯型变为直筒型,凸显出女性的
4、身体曲线,在旗袍的侧面也增加了开衩,解决了收紧腰身后行走不便的问题,使女性展现出一种成熟优雅的韵味。改制后的旗袍中西合璧,既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又能与当时国际潮流接轨,称为民国时中国女装的名片。改制旗袍为了融洽地将中式和西式服装元素结合,经过了许多尝试,在民国时期的各种画报杂志上可以看到模特穿着各式各样的改良旗袍。在旗袍上添加各种来自西方的蕾丝花边装饰,或是改良袖口成为西方流行的喇叭袖,蝴蝶袖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良友画报2。良友画报在1926年创刊于上海,以封面为当时名媛而知名。而这与红帮发展的繁荣时期,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相重合。当时上海由红帮名师开设的裁缝店众多,比如上
5、海南京路上被誉为“南六户”的“王兴昌”“王荣康”“王顺泰”“汇利”“荣昌祥”和“裕昌祥”6家现代服装名店2。而当时最著名的女式西服店叫做“鸿翔”,名媛所穿着的改良旗袍则大概率地出自于鸿翔时装。鸿翔时装的创始人金鸿翔和金仪翔师从上海浦东川沙人赵清来,赵清来年轻时曾接做女性外侨的时装生意,又到国外学习西式女装的制作技巧,是老一辈的上海红帮女装裁缝3。鸿翔公司利用明星效应来推广自己设计制作的旗袍4,将自己的改制旗袍与时髦、美丽的明星形象联系在一起,举办服装表演,邀请社会名流前来观看。当时众多的上海滩女明星,比如胡蝶、顾兰君和叶秋心等都穿着鸿翔公司制作的改制旗袍出席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鸿翔公司的知
6、名度,鸿翔公司的改制旗袍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女性争相购买的服饰。旗袍廓形的改制经历了从梯形到H型,再到收腰的款式,裙摆在脚踝到膝盖之间。领子的长短经历了从长领到无领,再到低领的过程,领子的样式采用元宝领。袖子有倒大袖、直身袖、荷叶袖和灯笼袖,之后以合体袖为多。其中荷叶袖、灯笼袖、直袖的设计吸取了西方的款式,但其结构依然属于传统的平面剪裁设计,这是裁缝师采用传统制衣方法达成西方时尚效果的巧思。而旗袍收紧的腰身、收窄的袖口都是红帮裁缝应时代的需求将西式的剪裁技术应用在传统服装上的结果。旗袍在红帮裁缝的改良下,与西方时尚潮流一同变化,在20世纪初民国服饰改革的过程中迎合西风东渐的时代精神和女性的解放思
7、想,不断变化着款式风貌。并且用明星的广告效应等先进经营理念,收获了民国妇女们的喜爱,成为民国女装的典范,并走出国门,影响至今。2.2 海派西服海派西服是根据中国人的体型,按传统的“量体裁衣”思想,在西式西服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海派西服主要是吸取了日本西服制作的经验,很多红帮名家都在日本开设过西服店,顾天云于1903年就在东京开设了宏泰西服店1,他所著的西服剪裁指南更是海派西服的集大成之作。顾天云自学英语、日语,自费到欧洲、日本这些服装产业先进的地方进行考察、学习,对比研窕中西服装的差异之处。回国之后他又发现同行中“墨守旧法,不肯传授于人,又少匠心独运、精益求精之人”。因此他将自己所学写进书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时期 服饰 改革 现代 设计 本土化 裁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