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位皖嫡i存在的问题及对策Ii开究一、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为了达到事业单位目标和完成自身职责任务,共同参与的绩效目标制定、绩效执行、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等5个环节,以提升的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持续循环的过程。绩效管理5大环节,如图1所示。图1首先,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顺应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实现承担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引进更有效率的绩效管理,建立富有事业单位自身特色的绩效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事业单位
2、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绩效管理的契约精神,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激励和自我管理,以个人绩效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组织绩效的提升。正向的事业单位工作绩效提升必然带来应对复杂多变环境能力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其次,是进一步增加事业单位透明性、维护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随着事业单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各方面的透明度不断提升,但是部分领域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操作过粗及说服力不强的情形。例如,推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前,因为工作任务的完成无法用可量化的数据衡量,少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对岗位调整、晋升的结果难免产生不被重视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士气,降
3、低了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绩效。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来衡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用事实说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工作任务难以量化比较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公开性和透明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公平、公正。最后,是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服务单位大局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一切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及完成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也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因此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推行绩效管理前,极少数事业单位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风气,对兢兢业业、努力进取的工作人员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事业
4、单位推行绩效管理,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引导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人员树立标杆,逐渐形成蜂鱼效应,充分调动大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从程序上大致可分为目标制定、执行、评价、结果反馈、结果应用等五个环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模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绩效考核重点在于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传统人事管理的产物,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实践中,少数事业单位领导及人事部门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深,倾向于将重点放到绩效评价过程中,认为其他环节费时费力难以
5、取得实质效果而对目标制定、执行推进、结果反馈及应用环节的关注度不足。同时,由于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不够,加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忙于日常工作,他们只重视评价考核而对其他环节能拖就拖甚至草草应付,绩效管理工作最终变成了实质上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二)绩效管理目标设置不科学,缺乏导向性。推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如果偏离了组织目标,绩效管理就会因缺乏导向性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实践中,极少数事业单位将组织目标理解为日常工作的分解,在增加大量工作量的同时,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缺乏整体思维和战略性思考;极少数事业单位为减少推
6、行绩效管理的阻力,搞平均主义,将绩效管理目标理解为各部门共性工作的集合,只抓两点论忽略重点论,事业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特色工作所占比重低,激励约束机制运行出现偏差。(三)绩效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督。绩效管理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从根本上取决于绩效管理执行环节的推进程度。少数事业单位难以摆脱传统绩效考核的影响,认为只要关注结果这个“指挥棒”,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执行环节完全可以由绩效管理参与者自发完成,不必过多干涉。有的事业单位执行环节的程序和标准过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难以发现执行的重点和精髓,导致执行环节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事业单位对执行环节缺乏必要的日常监督机制,还存在的执行督促不够、执
7、行标准不严、执行时限拖沓等各种问题,不但对绩效管理评价环节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四)绩效管理评价标准粗糙,评价方式单一。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置关系到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性,关系到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的效度,是绩效管理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不到位就会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有些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上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标准过粗,定性分析过多、定量分析过少,特别是在政治素质、工作态度等评价中,普遍存在仅用描述性语言划分等级的情形,标准过于笼统,各考核等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只能依靠评价者个人主观感受。评价方式上依然沿用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以述职测评和工作
8、资料核实为主,且民主测评所占比重较大,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成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指标法等工具很少使用。(五)绩效反馈不被重视,流于形式。绩效反馈的任务是找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偏差,并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应有的协助,并制定下一周期的工作计划,以促进绩效提升。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反馈通常仅限于上下级之间的绩效面谈,告知具体的绩效评价结果、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很少与被面谈者进行深入的沟通,难以形成对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看法及下一步改进共识,更难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改进。少数事业单位甚至觉得绩效反馈环节可有可无或是意义不大,为完成既定的绩效管理环节放弃绩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绩效 管理 存在 问题 对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