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故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继承——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docx
《中国传统故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继承——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故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继承——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像做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瞬一一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古筝发展至今有着很多家喻户晓的优秀古筝作品,其中许多筝曲有的是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筝曲的故事性而广泛流传。现代作曲家在创作古筝曲的同时不仅在演奏技法和曲式结构上创新,还继承了传统筝曲的风格、文化和故事性。笔者在本文所选取的现代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云裳诉,乐曲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悲惨爱情,它的演奏技法中也完美地融入了陕西“碗碗腔”的韵味,使得乐曲更具戏剧性与故事性。一、乐曲创作背景周煜国,长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活动,为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2002年周煜国先生接受了袁莎女生的邀约,创作了古筝协奏曲
2、云裳诉,此曲以乡韵的旋律作为基础,并以长恨歌这首名诗作为素材。“云裳”这一词源于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首筝曲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和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的悔恨和痛苦之情。二、云裳诉作品结构、演奏技法与故事性的体现(一)云裳诉的乐曲结构乐曲引子开始由强烈的古筝进入,两个小节后,钢琴左右手的双八度加上古筝的刮奏与摇指,衬托出整首乐曲的基调。慢板中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呈现出乐曲的主题,第一次主旋律的出现在中低音区,随着歌唱性的旋律缓缓入耳,仿佛是在向听众缓缓述说着故事的开始;第二次主旋律的出现则是在高音区,使得整个慢板的情感得到升华。快板的一开始是灵巧、激烈的,节
3、奏欢快清晰,到第二部分又出现了主旋律,这段摇指的演奏拉伸了主题旋律。最后回到激烈的情绪后在刮奏下进入华彩段,开始由古筝独奏,节奏相对自由,左右手配合难度提高,达到情感最高点。再现部分与慢板主旋律一样,与慢板相比此段只在高音区再现出了主题旋律。最后的尾声则是又回到了激昂的状态,在刮奏和右手的和弦下结束了整首乐曲,与开头的引子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二)云裳诉的演奏技法古筝在现在有很多的演奏技法,通常在弹奏时左右手分工明确。在传统的曲目中,右手主要负责弹出主旋律,左手负责按音、揉弦等等,不过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现在很多筝曲中左手也会负责到旋律声部。在筝曲云裳诉中,很多地方都是通过演奏
4、者左手的按音技巧和左右手的配合演奏来表达的。云裳诉全曲为“G”调,乐曲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次的IV级音Vn级音,这时就需要运用到左手的按音。此曲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全曲贯通了“碗碗腔”的运用,所以在演奏时要表现为“秦筝”中音稍高的升“fa”音和稍低的降“xi”音的风格特点,加上演奏者为了表达情感和保证乐曲的流动性所运用的颤音,所以此曲的第一段在演奏上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本曲中变化音相隔的较短(谱例1),因此左手在按弦的过程中常需大指的运用。如22小节的“misol”音到“do”音,“mi-sol”音弹奏时需要用左手的大指按弦来获取准确的音准,这样会使乐句的余音更长、韵味更足,且不会影响到
5、后面的“d。”音的音准与节奏。此曲中,大指按弦的地方多为上滑音,幅度一般要控制在小三度左右,所以要借助手腕和小臂的力量,使得乐曲旋律柔美更具歌唱性。乐曲的快板段,右手演奏时既要清晰有力,又要节奏明快。左手的滑音的音准要准确。在每一小节都会出现上滑音(谱例2)中,要求左手按音为小三度音如“mi”音到“sol”音。钢琴在本段中的伴奏多以轻巧的和声为主,模仿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打鼓的节奏点。古筝更多的则是快速指序,演奏时每个音都是铿锵有力的,感受手指的主动性,不能过于紧张。一段较为抒情的摇指过后,紧接着的是乐曲快板的最后部分,这一部分比快板开头的速度要更快,这时左右手的点指技法将情绪推向了最高点。点指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裳诉 中国传统 故事 古筝 作品 中的 融合 继承 协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