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国企绩效管理优化.docx
《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国企绩效管理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国企绩效管理优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国企绩效管理优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塑的过程,是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常用手段,而绩效管理优化则是促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都需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绩效管理,实现国企各层级组织目标的协调一致、收入的合理增减、管理人员的精准晋升和降职、员工的合理流动,激发人力资源活力。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与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对于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如何优化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我们要真正理解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理解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绩效管理的内涵和机理,理解绩效管理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性。(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2、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剖析三项制度改革是指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最根本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其本质就是要打破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有困境,通过与市场接轨,使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形成有机的流动,从而实现“激励与贡献匹配、岗位与责任匹配、能力与职位匹配、人数与效益匹配”的效果,真正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因此,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逻辑是市场化,即通过完善国有企业顶层治理结构,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回归本质,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对三项制度的改
3、革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在市场竞争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部分国企已完成较为深入的三项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首先,在人事制度方面,实现了政企分开,确立了市场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其次,在用工制度方面,劳动用工基本实现市场化、自由化和规范化,企业已完全拥有自主用人权;最后,在分配制度方面,大部分国企都建立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国企薪酬体系及结构改变了行政工资级别体系,实现了以能力绩效工资为主体的薪酬分配方式,激励性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不断健全完善的。随着市场竞争烈度不断增强,企业需要更为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因此,以企业财务指标
4、与非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综合型绩效评价体系为此阶段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预算制度和业绩考核在国有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国有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明确了价值增值导向、相对业绩考核、评价与激励相融和全面发展四项原则。绩效管理具体化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方面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建立起针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绩效管理,对国有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企绩效管理开始逐步向分类考核制度发展,不少企业在优化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如全员绩效管理方法
5、、差异化绩效管理方法、个性化绩效管理考核模式等。从目前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界的研究结论来看,未来国企绩效管理将逐渐从评估走向发展,企业绩效考核指标更加适应国家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绩效管理更加注重通过构建员工长期的、可预期的正向激励路径,培养和塑造员工组织承诺。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趋势。(三)绩效管理对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人才市场化、实现利益分配,以及权力调整(能上能下)、财务分配(能增能减)、机会分配(能进能出)。而绩效管理,是决定管理人员上下、员工进出、薪酬增减的最重要依据,因此,绩效管理是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各级国企特别是地方国有企
6、业,如果要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取得明显成果,就必须在优化绩效管理方面下功夫。首先,三项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而绩效管理则是国企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工程。目前国企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任期制、契约化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任期制与契约化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即科学合理衡量业绩。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绩效实施、绩效辅导四个环节。这样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有了衡量标尺,能上能下就有了依据,否则任期制和契约化就难以落实。其次,三项制度改革要实现员工能进能出,绩效管理是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细化,由相关绩效
7、管理部门牵头开展员工绩效管理,科学合理评判员工绩效,才能留住核心人才,以便根据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确定团队绩效目标,从而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实现“能进能出。最后,三项制度改革要实现薪酬能增能减,而绩效管理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支撑。新三项制度改革中的收入“能增能减问题,主要通过建立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效率相挂钩的分配机制来解决,即增强收入分配的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实现工资福利差异化。工资福利差异化通过综合考虑岗位价值、个人绩效、企业绩效等内容,根据不同的价值贡献度和绩效水平给予不同的工资福利,实现内部人员的公平性。同时,在个人岗位价值贡献度低、个人绩效和能力表现不好、企业绩效不好的情况下,个人工
8、资福利做到合理减少。因此,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确定薪酬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据,更是实现薪酬能增能减的主要手段,二、典型案例分析-G集团绩效管理优化方案(一)G集团基本概况G集团成立于2009年6月,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123.13亿元,是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从事股权管理、资本运营业务。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50户,其中全资、控股企业23户。涉及有色冶金、电力、能源、特色农业、装备制造等众多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和投融资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是甘肃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截至2021年末,集团公司资产总额2777亿元,净资产10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改革 背景 国企 绩效 管理 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