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融媒体报道团队的亚运时刻.docx
《一个融媒体报道团队的亚运时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融媒体报道团队的亚运时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个融媒体报道团队的亚运时刻这个9月,因为第19届亚运会,杭州这座城市又一次迎来举世瞩目的高光时刻。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万众瞩目。家门口躬逢盛事,作为本地媒体杭州日报的记者来说,更当讲好亚运故事、传播好亚运声音。一、火炬传递的融媒体打法:既要阵地战,也要游击战一支优秀的融媒体团队,在采集端和输出端都会对新闻生产流程有高要求。采集端,需要对未知新闻现场有一定的前瞻性,有“耳聪目明”的临场应变能力;输出端,则要求团队既具备传统媒体“书面化”语言,更要熟悉新媒体的“有网感、更亲民”的表达。9月8日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首日。这也
2、是杭州日报真正意义上的亚运报道首战。亚组委对各持注册记者证的新闻媒体做出了“固定采访点位”“不得跨点跟跑”等规定,这意味着记者想要全流程采访火炬传递几乎不可能。从西湖涌金广场出发,至平湖秋月收火,全长5.2公里,共106棒火炬手参与的火炬传递,报道怎么呈现?我们在得知火炬传递路线的前一天,就对各个点位的火炬手情况做了推演,在确保信息准、强安全的基础上,促成爆款。除亚运注册记者按规定进入各自点位之外,团队额外分派了一批非注册记者分散在群众区域一一如果点位注册记者成为“死子”,群众区域的记者则能够发挥灵活性,两路记者发挥出此消彼长、互相补台的作用。火炬传递当天,点位记者因采访范围受限,只能在几个特
3、殊火炬手所在点位进行拍摄、采访。这个时候,游击队式的固定点位外记者则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在第一棒火炬手罗雪娟完成与第二棒火炬手阿里巴巴集团张勇的交接时,固定采访点位记者发挥“社牛”(开朗外向、善于社交)属性大声问出“张总心情怎么样”,这样简单的打招呼式泛化提问,随即引起了张勇的回应。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也是这句看似傻瓜的提问,却催生出了名人与媒体、市民群众的即时互动。这第一手素材,当天上午播放量就达近500万。火炬传递过半,后半程的外围记者通过工作群信息联动,得知火炬传递点位上有主持人白岩松,随即也做出准备。在白岩松完成与下一棒交接后,大声向其打招呼:“白老师
4、,想对杭州说点什么?”这一问,也使得白岩松爆出三句递进式的金句:“杭州一定能把亚运会办得特别棒!最重要的是,杭州一定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好!亚运才十几天,过日子是一辈子的!”这样的一手素材,瞬间又激发了市民在当下火炬传递日子里的情感共鸣,白岩松传递完火炬说,杭州一定会更好在杭州日报抖音号播放量超100o万。当天,杭州日报产出的30余条火炬传递首日短视频,发布在杭州日报、韵味杭州等新媒体平台,总播放量超4000万,8条视频登上热搜,其中2条登上全平台热搜第三。在接下来的浙江省10个设区市火炬传递中,后方编辑团队每日蹲守直播,对素材进行拆条、整合,制作分发,火炬传递的视频总播放量业已破亿。二、亚运
5、开幕式:场内场外,皆是新闻开幕式,无疑是杭州亚运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杭州日报的亚运会开幕式报道则从开幕式之前、中、后和核心圈、外围圈的维度,呈现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全景式、沉浸式解读。(一)开幕式本身,振奋时刻、感人瞬间报道团队提前介入开幕式前期多次彩排,对9月23日开幕式当天可能产生的报道内容做了策划部署。(1)开幕式前,营造“大莲花”内外的舆论氛围开幕式定于9月23日晚8时。当天傍晚,在参与开幕式报道的记者进入主场馆时,其他多路新媒体记者已同步分赴杭州城市阳台、西湖、延安路等各热门地标,关注市民反响。短视频今晚开幕,广西大姐组团来看灯光秀84岁老太太来杭州助威开幕式等作品视频号播放量截至
6、9月27日(本文播放量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截至9月27日)分别达到33.3万、8.6万,呈现出市民和网友的强烈期待。同时,主场馆内记者在开幕式前数小时,采访拍摄了入场观众、主舞台演出前准备、演职人员后台准备等情况,短视频作品开幕在即,演员进入最后准备工作就现在!观众陆续进场啦!视频号播放量截至9月27日分别达到20.9万、8.1万,及时、生动呈现了电视、直播中看不到的开幕式侧面。(2)开幕式中,抓取高潮时刻长约2小时的开幕式进行中,编辑团队在后方配合前方记者拍回的素材,对仪式环节、表演环节、观众观众席反应提取亮点,进行内容拆分、重构,在“两微一端一抖”进行全矩阵分发。截至9月27日,短视频
7、开幕式现场,中国香港代表团入场!播放量60.7万,中国代表团入场,吴艳妮兴奋蹦跳比心播放量290万,圣火点燃!播放量30万。这些作品既贡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也引起千万网民极具家国情怀的情绪共鸣,形成了强有力的叠加式传播。(二)开幕式之外,也是新闻现场(1)开幕式结束,不妨“沉”下来作为新闻人,职业敏感教会我们,在这样的重要现场,你是一名观众,但又绝对不仅仅是观众。节目结束了,稿子抢出去了,但新闻远没结束,不妨慢一点。开幕式当晚散场后,随着观众离席,记者兵分两路。一路留守现场,试图挖掘角角落落还能发生些什么故事。后来播发的作品,显然给予这颗沉下来的心最好的回馈。短视频“兵哥哥”成全场焦点
8、!开幕式后舞台秒变大型合影现场(播放量83.1万)深夜消防员站姿笔挺!他们可能是最后离开的人吧(播放量30.7万)开幕式后,保洁阿姨们合影留念,笑着说不辛苦(播放量40.3万),这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作品,向观众展现了这场盛会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群像。另一路记者随着退场观众的脚步,采访了开幕式观众反馈,体验了一把大型活动的散场流程。如果说,采访观众反馈看起来是开幕式报道常规操作,而实地体验散场流线,则是记者有心为之。这样一场7万余人的大型活动,如何保证人员散场的安全、有序、快捷,其实既是对这场盛会的最后检验,也是对城市办会能力的有力考验。记者在散场中,全程体验到各看台区域观众有独立散场流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媒体报道 团队 亚运 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