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增生性息肉复发与肿瘤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
《胃增生性息肉复发与肿瘤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增生性息肉复发与肿瘤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胃增生性息肉复发与肿瘤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hyperplasticpolyps,GHPs)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易复发,已有的研究表明GHPs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3%51%对于复发的GHPs通常采取再次内镜下切除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复发后的息肉较前数目更多,范围更广,以及多次的内镜治疗所导致的黏膜纤维化,都将增加再次内镜治疗的难度,这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明确复发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这一不良风险,可以避免患者再次内镜治疗的痛苦。目前已有研究证明GHPs是一种癌前病变
2、,肿瘤转化风险高达6.9%,明确GHPs肿瘤转化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胃恶性肿瘤的发生。一、GHPS复发的危险因素组织学上将GHPs复发定义为在上次切除的部位出现新的GHPse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息肉位于胃窦部、肝硬化是GHPS复发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的刺激、年龄可能也是导致GHPs复发的原因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复发机制是机械因素或化学因素刺激了胃黏膜,从而导致了增生性息肉的复发。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GHPS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此研究纳入了韩国6个医疗中心的20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GHPs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内镜下切除治疗,并进行
3、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最终幽门螺杆菌仍为阳性的52例患者中有10例(19.2%)GHPS复发,149例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的患者中有12例(8.1%)复发,KaPIanWeier分析显示根除失败组GHPS复发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根除成功组(P=0.041),Cox回归分析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GHPs复发的风险(HR=0.42,95%CI:0.180.99,P=0.04712018年Kang等的研究比较了幽门螺杆菌阴性与幽门螺杆菌阳性对GHPs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研究共纳入79例GHPs患者,其中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患者3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44例,在44例幽门螺
4、杆菌阳性患者中有30例接受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最终幽门螺杆菌仍为阳性患者的GHPs复发率高于最终幽门螺杆菌为阴性的患者(42.9%比18.9%P=0.03111994年Mocek等一项长达7年的追踪随访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的GHPs会消失,这一结局进一步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GHPs复发的危险因素。大多数GHPs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所导致的黏膜炎症相关,所以在发现GHPs时,应当同时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当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防止GHPs复发。鉴于GHPs切除后易复发的特点,对于1cm的GHPs,因其癌变风险较低,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随访观察。然而,也有研究显
5、示幽门螺杆菌不是GHPs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关于幽门螺杆菌是否影响GHPs的复发,未来还需要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2.息肉部位: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的欧洲研究纳入了108例患者145个GHPs,这些患者至少有1个1cm的GHPs在内镜下切除,并在3个月后进行至少1次内镜随访,初次切除后复发率为51%(74/145),研究发现胃窦部的GHPs复发率高于胃体部的GHPs(59.4%比34.7%),虽然在多因素分析中,胃窦位置与复发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P=0.08一项描述了西方国家GHPs人群复发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内镜下切除GHPs的复发率为23%,多因素分析表明,胃窦
6、是复发的唯一危险因素(OR=3.0,95%CI.18.1fP=0.03关于GHPS复发与息肉所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由于胃窦收缩或胃十二指肠反流引起的黏膜损伤促进了创面增生性愈合的过程,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易定植于胃窦部且可导致黏膜慢性炎症和增生,这可能也是位于胃窦的GHPs易复发的原因之一。3 .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中,GHPS检出率达1%0Forw等的研究表明,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高于没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79.3%比43.5%,P=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肝硬化病史对于内镜切除后GHPs的复发有显著影响(OR=4.82,95%CI:1.3317.46,P=0.02
7、%肝硬化患者的GHPs术后出血率及复发率均高于普通人,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更应慎重。4 .抗凝治疗:2022年Cho等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提出了抗凝治疗会增加GHPS术后复发的风险(HR=4.91,95%CI:1.3917.28P=O.0131然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能够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已知纤维蛋白在感染期间可通过限制细菌的传播和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抗菌特性从而发挥保护作用,先前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黏膜的纤维蛋白水平升高。因此,一种假设可能是抗凝血剂的使用引起纤维蛋白减少,影响了其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减弱了纤维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期间的保护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增生 息肉 复发 肿瘤 转化 研究进展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