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患者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炎患者的护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胃炎患者的护理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一、急性胃炎患者护理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病变可局限于胃窦、胃体或弥漫分布于全胃。【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理化因素以药物造成的胃黏膜炎症常见,最常引起胃炎的药物是非苗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呻味美辛等。机制可能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后者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其他如乙醇、铁剂、氯化钾口服液、抗肿瘤药等
2、均引起黏膜浅表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内源性化学性炎症,胆汁和胰液中的胆盐和磷脂酶A及其他胰酶可破坏残胃黏膜,产生多发性糜烂。(二)急性应激可由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脑出血、休克等引起。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认为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缺血、缺氧导致胃黏膜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减弱等改变,胃黏膜屏障破坏和H+反弥散进入黏膜是主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不同原因所致者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轻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有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多以突然发生的呕血和黑便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而就诊。严重者伴头昏、乏力、晕厥等。
3、体检:轻者上腹部可有压痛;重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脉搏细速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粪便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阴性。(2)纤维胃镜检查:一般应在急性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水肿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损害。【诊断要点】有服用非雷体抗炎药史、应激史、饮酒史;病人有呕血及黑便应考虑本病,但确诊依据是纤维胃镜检查。【治疗要点】主要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对于有严重的原发病而又高度疑有急性胃黏膜损害者,可预服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并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护理评估】(I)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服用非雷体抗炎药、抗肿瘤药史,以及有无各种应
4、激状况。病人呕血及黑便的情况如何。(2)身体评估: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上腹部疼痛的情况,即压痛的部位、程度,有无反跳痛。(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大便潜血是否阳性,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如何。(4)心理及社会评估:病人因疼痛、病情突然发作尤其是应激造成者,易出现担心、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并评估家属对疾病认识及对病人的态度。【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病因及防治知识。(2)疼痛:与胃黏膜急性炎症有关。(3)焦虑:与病情反复、应激状况出血有关。(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目标】掌握疾病有关知识并正确服用药物;疼痛减轻或缓解;焦虑程度减轻;无并发症出现或出现并发症可得到及时发现并配合
5、治疗。【护理措施】(I)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是否有呕血、黑便;有无诱因及病因,并是否已清除致病的病因及诱因。(2)生活护理:嘱病人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对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指导病人合理进食,一般进少渣、温热半流质饮食。如少量出血可给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3)用药护理: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引味美辛等,指导病人正确服用有关药物,如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4)对症护理:病人出现疼痛时,遵医嘱给药,给病人提供舒适的体位,并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若有出血,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5)心理护理:由于严重疾病引起的急性应激导致出血的病人,情绪往往紧张
6、、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其恐惧心理,保证病人心身得到休息。【健康教育】(1)帮助病人了解急性胃炎的病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如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可同时服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2)饮食有规律,避免过热、过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嗜酒者须戒酒,避免乙醇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二、慢性胃炎患者护理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性
7、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其机制是: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结构,可在胃内黏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依靠其黏附素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接触;幽门螺杆菌分泌高活性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NH3,而中和胃酸,即形成了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居和繁殖的中性环境,又损伤了上皮细胞膜;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空泡毒素蛋白可使上皮细胞受损,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菌体胞壁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2)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
8、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所致。(3)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4)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病人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病人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
9、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辅助检查】(1)纤维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通过胃镜在直视下观察黏膜病损,在充分活组织检查基础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病变类型,并可检测幽门螺杆菌。(2)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采用胃黏膜培养、活检标本切片染色、尿激酶试验,后两者是简单、较准确的方法。(3)血清学检查:A型胃炎时,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可呈阳性,血清促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B型胃炎
10、血清促胃泌素水平正常或偏低。【诊断要点】出现反复上腹胀痛及不适表现,病程较长且无规律者应考虑该病。确诊主要依靠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治疗要点】(1)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托澳锭、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嗖、兰索拉嗖、奥美拉嗖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
11、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2)疼痛: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呕吐、消化吸收不良有关。(4)焦虑:与病情迁延,担心癌变有关。【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进食。(3)饮食护理:帮助患者改变、修正不利于疾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重建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饮食计划,鼓励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避免辛辣或粗糙的食物,并且少量多餐。(4)药物护理:按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详细讲解消除诱因,配合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本病是可逆的,使其树立治疗信心,消除忧虑、恐惧心理。(三)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消除忧虑、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营养、避免生冷、油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教会患者认识与自身有关的疾病诱发因素;对有肠上皮化生和中度非典型增生患者,应强调定期作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