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docx
《最新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制剂,可高效靶向转运至目标肿瘤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截至2022年9月300,全球已经有14种抗肿瘤ADC药物获得批准上市,中国获得批准上市的ADC有4种。随着ADC药物临床可及性的提高,临床医师亟需深入熟悉其分子特征和机制,明确适应证以合理用药。此外,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可指导临床用药,甚至改善患者的预后转归。鉴于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的基础上,基于临床研究证
2、据,结合中国目前ADC药物的可及性,对共识进行更新,旨在对ADC药物进行系统性概述,从而为临床医师更精准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关键词】恶性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性管理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制剂,将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的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肿瘤特异性抗体使ADC药物可以选择性递送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在减少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脱靶作用的同时,保留了其抗肿瘤特性,有效地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益风险比。因此,近
3、年来ADC药物一直是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有14种ADC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临床(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领域),其中,美国获批12种,欧盟获批10种,我国获批4种,日本获批4种。此外还有百余种ADC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深入理解ADC药物的研发历程和机制特点固然重要,但在ADC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筛选、用药剂量与疗程选择和不良反应管理亦同等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发表制定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以来,我国ADC药物的使用己有了初步的临床参考。现基于临床研究
4、证据,结合我国目前ADC药物的可及性,对该共识进行更新,旨在为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本共识将重点介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ADC药物。由于ADC药物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当前获批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ADC药物难以一概而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联合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家委员会为联合主体,组织邀请来自肿瘤各学科诊疗专家和相关领域跨学科专家共同更新撰写本共识,以推进ADC药物的临床研究,规范其临床应用,同时强化ADC药物安全性管理。共识会前已将相关临床研究的
5、数据发送至与会专家,并对初稿内容及投票问题提出建议,随后在共识会议中对相关问题讨论并汇总成文。在获得所有公示委员确认后进行发表。1 .ADC药物定义:ADC药物是一类通过特定的连接子将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高杀伤性的细胞毒性药物偶联起来的靶向生物制剂。ADC药物通常应包含以下3个组分: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高稳定性的连接子,高效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2 .临床应用:ADC药物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肿瘤创新药,既往的临床数据显示ADC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共识旨在推进ADC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和安全,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3 .多学科管理:ADC药物的不良反应取决于非肿瘤组织
6、靶标的生理功能和表达情况、连接子的性质、细胞毒性药物的数量和类型等多种因素。因此,针对每种ADC药物应密切关注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应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会诊,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数据(一)血液肿瘤1. 维布妥昔单抗(BremUXimabVedOtin,BV):BV(SGN-35)是一类在临床实践中证实的强效ADC药物,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重组嵌合免疫球蛋白Gl(immunoglobulinGl,IgGl洪价连接抗微管药物甲基澳瑞他汀E(monomethylauristatinE,MMAE)组
7、成,每个抗体平均偶联4个MMAE,MMAE可干扰微管蛋白聚合并破坏有丝分裂,进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除直接与CD30阳性淋巴细胞结合外,BV还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肿瘤旁细胞杀伤作用来增强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两项II期研究证实了BV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Hodgkinlymphoma,CHL)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anaplasticlargecellIymphomazSALCL)中的有效性。BV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HL患者(n=102)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高达75%,而5年生存率达41
8、%;治疗免发或难治性SALCL患者(n=58)的ORR和5年生存率分别高达86%和60%,后续在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进行的In期研究AETHERA(n=329)进一步证实,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stemcelltransplant,ASCT)后,给予BV16个疗程巩固治疗与安慰剂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42.9和24.1个月(HR=O.57,95%CI:0.40-0.81,P=0.0013)oBV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恶心、疲劳、腹泻、周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病变、中性粒细胞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抗体 药物 偶联物 治疗 恶性肿瘤 临床 应用 中国 专家 共识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