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2024.docx
《B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20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B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2024摘要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immune-privilegedsitelargeB-celllymphomazIP-DLBCL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样肿瘤分类第5版新的类别总称,指一组原发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免疫屏障之后部位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起源于各自的解剖结构(如血脑、血网膜和血睾丸屏障)和各自原发部位的免疫调节系统所形成的免疫庇护所,并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目前包括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原发
2、睾丸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testicularlargeB-celllymphoma,PTL)和原发玻璃体视网膜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VitreoretinallargeB-celllymphoma,PVRL该类疾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Toll样受侬TLRX言号(通过MYD88突变前B细胞受侬BCR)信号(通过CD79B突变通路介导的NF-KB激活是三者发病的核心机制。该共同属性为这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通用的靶点。BTK(Brutonstyrosinekinase,BTK)是上述信号通路的中心分子。因此,BTK抑制剂可能是这类疾病合理的治疗药物选择。本文将就B
3、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耐药问题进行综述。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immune-privilegedsitelargeB-celllymphomazIP-DLBCL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血液系统肿瘤分类提出的一类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总称,目前包括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原发睾丸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testicularlargeB-celllymphoma,PTL)和原发玻璃体视网膜大B细胞淋巴瘤(prima
4、ryVitreoretinallargeB-celllymphoma,PVRL),在其他部位(如乳腺和皮肤)发生的淋巴瘤似乎也存在部分相似特征1。PCNSL占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结外淋巴瘤的4%6%2,与其他淋巴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预后相对更差。高剂量甲氨蝶岭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以此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方案是目前PCNSL的一线治疗,但仍有超过50%的患者复发。复发/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dPCNSLzR/RPCNSL)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挽救治疗方案。PT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和睾丸肿瘤的1%7%3,对于怀疑PTL的患
5、者,首选手术治疗。PVRL发生于眼内腔室或视网膜的淋巴瘤,60%90%的PVRL最终累及中枢神经系统。01、IP-DLBCLS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分子特征目前,纳入IP-DLBCLs这一概念的上述3种淋巴瘤类型均原发于血脑、血视网膜或血睾丸屏障及这些部位特殊的免疫调节所形成的免疫豁免部位,并且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分子特征口。IP-DLBCL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多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其中最重要的是CD79B和MYD88的功能突变。在正常B细胞中Joll样受体(ToiI-Iikereceptor,TLR)信号通路与B细胞受体(B-cellreceptor,BCR)信号通路协同激活NF-Bo突变的MYD88
6、和CD79B激活NF-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B细胞的生存和增殖5。多项研究发现,PVRL玻璃体液中MYD88突变频率高达69%87%,在房水中高达75%,在68%82%的PTL患者中可观察到MYD88突变6;超过90%的PCNSL三都存在导致NF-KB信号通路激活的突变。以上表明,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该类疾病发生的关键驱动机制。另外,IP-DLBCLS具有相同的免疫逃逸机制,即MHCI类和II类以及2-微球蛋白的基因失活及其合成蛋白表达缺失7。因此,3种原发于免疫豁免部位的LBCL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分子特征,可能从相同的免疫和(或)靶向治疗中获益。02、BTK抑制剂及作用机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7、(Brutonstyrosinekinase,BTK)是位于BC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根据IP-DLBCLs的发病机制,BCR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BTK抑制剂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可与BTK永久结合,从而抑制BCR信号传导,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活性,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发挥抗肿瘤作用8。此外硼替佐米、来那度胺、IAP抑制剂等也可通过靶向NF-KB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文着重介绍BTK抑制剂。目前,全球共有6种BTK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为第一代的伊布替尼,第二代的阿卡替尼、泽布替尼、替拉替尼、奥布替尼,以及第三代的BTK抑制剂,包括新上市的PirtObrUtinib和尚
8、未上市的nemtabrutinibsfenebrutinib。第T弋和第二代BTK抑制剂主要通过与BTK上的Cys-481位点共价结合,从而不可逆地抑制BTK的活性。而第三代为非共价抑制剂,不依赖于与Cys-481的结合,对该位点突变的BTK仍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03、BTK抑制剂治疗IP-DLBCLs的临床应用伊布替尼为第一代BTK抑制剂。GrommeS等9进行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应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20例R/RPCNSL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QRR为77%其中5例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无进展生存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TK 抑制剂 治疗 免疫 豁免 部位 细胞 淋巴瘤 研究进展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