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积累1古代诗歌的文本知识1古代诗歌的分类类内涵特点别诗古指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包括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体经、楚辞、乐府诗等,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诗“歌”“行”“引”“曲”“吟”等皆属古体诗体裁。近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在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体上都有严格规定。诗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曲指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元曲有严密的格律
2、定式,每一曲牌居Ij,盛行于元代。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2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技阐释起即开篇。紧承标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绝句首句、律诗首联为“起”。承承接上一层而展开,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对后面的“体物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为“承”。转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3、、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合即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从内容上说,“合”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仗正对 反对串对上下两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事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上下两句意义上互相对立。如鲁迅自嘲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对待敌人与亲人的两种态度放在一起,对比鲜明。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构成对偶的上
4、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逻辑关系。如陆游游山西村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的关系。知识积累2古代诗歌的形象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形象类别示例忧国忧民、心怀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天下的形象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藐视权贵、傲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不羁的形象颜”,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品质,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如陆游
5、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作者大志空难酬的形象落,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刻画了一个悲怆、忧郁的不遇之土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旦徐行。竹杖芒鞋轻洒脱的形象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风雨中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寄情山水、热爱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塑造田园的形象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形象。羁旅他乡、思念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故乡的形象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形象。
6、寂寞愁苦、身世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描绘了一个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形象。飘零的形象爱恨情长、感时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伤别的形象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的形象。矢志报国、壮志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难酬的形象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情感真挚、依依 惜别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 征伐的形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友情。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
7、战争的感情。保家卫国、征战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五)展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表现沙场的形象了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零落漂泊、孤独杜甫的旅夜书怀塑造了一个流落江湖、漂泊无依的诗人形象。寂寞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刻画了一个归隐田园、躬耕陇亩的诗田园的形象人形象。历经磨难、坚持屈原的离骚展现了一个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追求的形象2七类常见的诗词意象(1)送别类特定意象杨柳表惜别怀远等情思长亭表依依惜别之情南浦表凄凄别离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五古 诗歌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