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第三版)课程标准(48或32课时含32课时授课计划表).docx
《《财务分析》(第三版)课程标准(48或32课时含32课时授课计划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分析》(第三版)课程标准(48或32课时含32课时授课计划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学院课程标准_学年第学期课程财务分析教师任课班级财务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学习目标(一)课程定位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通过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做到懂财会、会分析、能预测,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具备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品格,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具有法治观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企业的不同岗位上都能够做到德才兼备。该课程对商科、工科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作用。2 .创新创业与课程融合情况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教学方
2、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及创新能力。(1)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突破定式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淡化标准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自行搜集案例、自主分析案例,拓展思维广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背景与条件,拓宽其思维与视角,能够围绕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2)培养创新方法。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关键点,通过案例启示掌握一定的方法。围绕授课内容巧妙设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3)提升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预留回顾反思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开展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3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合情况分析财务分析课程思政
3、建设的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专业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加强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司管理者与经营者。(I)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首先,任课教师要将体现财务分析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与知识点讲授紧密结合。(2)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和激励
4、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3)根据高职财务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相关知识点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将知识学习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挥“隐性思政”的功用。(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税法等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2)能够对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所认知;(3)能够对会计的基本报表充分了解并运用其中的指标;(4)能够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能够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6)能够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7)能够进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8)能够进行企业综合指标分析并能够撰写财务分析报告。2 .能力目标(
5、1)能自主学习财务分析新知识;(2)会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3 .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2)具有工作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格,树立法治观念,能够严格自律,洁身自好,遵纪守法。(三)参考学分学时参考学分:2-3参考学时:32-48二、教学条件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网络畅通。三、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构成。课程负责人应该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统筹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分析 财务 分析 第三 课程标准 48 32 课时 授课 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