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docx
《2024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1 .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答案】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教学事项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一提示教学目标一唤起先前经验一呈现教学内容一提供学习指导一展现学习行为一适时给予反响一评定学习结果一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师常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游戏。教学媒体选择
2、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性质以及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2 .选择教学策略【答案】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到达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方案,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创造人
3、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奉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教学教学目标的分类、组织教学过程的要素。难点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3 .教学目标及其意义【答案】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4 .教学目标的分类【答案】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目标一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目标一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
4、而分为五个等级,即接受、反响、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一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到达的目标,即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5 .教学目标的表述【答案】行为目标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划题目】1 .皮亚杰的道德开展阶段论【答案】(1)自我中心阶段(2岁5岁),这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权威阶段(6岁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8岁10岁),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4)公正阶段(10岁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
5、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2 .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论【答案】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开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开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开展阶段论,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3 .小学生品德开展的基本特征【答案】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拟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开
6、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开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开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4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5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案】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影响。(2
7、)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典范示范、群体约定与奖惩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品德开展阶段理论及小学生品德开展的基本特征。难点是如何根据理论来促进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形成。7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答案】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响的倾向性。态度结构包含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小学教师 招聘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重点 知识 梳理 汇编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