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项:基于秸秆和养殖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水稻“极限密植”技术.docx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项:基于秸秆和养殖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水稻“极限密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项:基于秸秆和养殖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水稻“极限密植”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项:基于秸秆和养殖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水稻“极限密植”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科技学院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为了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化肥用量大、氮肥利用率偏低、易造成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正常生长但不分巢的水稻单株营养需求低于有分募的单株、主茎穗的生产性能高于分续穗、主茎根系吸收能力强于分荣根系。由此,创新集成了一套“基于秸秆和养殖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水稻极限密植技术”,以秸秆和养殖粪污制造有机肥培肥土壤,以水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作为本田栽插密度,免施分篥肥,通过氮肥运筹,控制水稻分篥发生,利用主茎成穗构成水稻产量。2
2、017年以来,在安徽省马鞍山、合肥、蚌埠、滁州市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等地示范、推广,水稻增产和氮肥减施成效明显。围绕这一技术核心内容,目前已获批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制订了2项省级地方标准;登记了2项省级科技成果;发表了1篇学术论文。(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9年,在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布置了水稻“极限密植”技术与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采取极限密植的方式种植水稻每亩产量为686.9千克,比常规模式增产5.3%,而氮肥用量则减少约50%。之后,在当涂县南北坪水稻专业合作社等9家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示范推广6470亩。2020-2021年两年间,以“极限密植”技术为
3、核心,马鞍山市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合计推广水稻绿色生产种植面积9.21万亩,在庐江县、凤阳县、定远县等地推广种植19.99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在上述地区推广,水稻化肥减量达30%,亩均化肥节支幅度为95115元;氮肥利用率达到45%以上,水稻亩产量增加5%以上,带动水稻种植户亩均增收220.2元;省内大面积推广亩均增幅为201.2-223.8元。2020-2021两年间在安徽省内合计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技术29.2万亩,新增效益6075.17万元。(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入选2023年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金奖。二、技术要点(一)水稻高产节肥“极限密植”生
4、产技术。1 .技术特征。种植前增施有机肥,采用密植和合理施肥相结合,达到少施化肥、稳产增产的目的,密植是指每亩栽插秧苗2527万株,合理施肥是指:氮肥分期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基肥每亩施用量分别为:N2-4千克、P2O53-5千克、K2O4.5-5.5千克、有机肥200400千克。氮肥分期施用具体施肥比例:基肥2832%,拔节肥3842%,齐穗肥2832%。2 .水稻高产节肥“极限密植”生产技术规程。(1)育秧: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育秧。(2)整地施肥:将大田深翻,曝晒67天,每亩撒施200400千克有机肥料,耙平,然后灌水68厘米,依据水稻个体早期需氮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安徽 农业 技术 基于 秸秆 养殖 肥料 利用 水稻 极限 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