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气的分类.docx
《中医学:气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气的分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气的分类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之清气,经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和中介等作用。但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之气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类型。(一)元气1 .基本含义元气,难经又称之为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两部分。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J素问上古天真论则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刺节真邪日:“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J从内
2、经所论来看,一是将真气与“虚邪贼风”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正气或正气的重要部分;二是说明了真气的来源是“所受于天,即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与“谷气”共同充养人体。后世医家大多认为真气是对人体所有之气的概括,但也有医家将真气等同于元气,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J这里的元气概念,也应与古代哲学中的“元气”相区别。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这一观点被两汉时期的“元气论”所同化,形成了“元气一元论”,即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2 .生成与分布(1)生成: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元气生成之后,又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培育和充
3、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因此,元气的生成可概括为“源于先天,而长于后天故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有关,而且还与脾胃运化的后天之精气是否充盛有关。由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在人出生之后即已有定数,所以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充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此才能保证元气的不断化生和旺盛。即使是先天禀赋不足之人,若后天饮食调养合理,仍可有所弥补,使元气逐渐充足。正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J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也指出:“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少J(2)分布
4、:元气乃先天之气,根源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媵理,无处不到,作用于机体各部分,发挥其生理功能。3 .主要功能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作用。(1)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当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时,即产生了胚胎个体内部的元气。在胚胎自身元气的促进下,充分利用母体提供的精气的营养,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胎儿。出生后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以
5、促进生长发育。到了青壮年期,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在元气的激发作用下,产生天癸,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使机体具备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于生理或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元气的化生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因此,元气不足则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以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2)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通过三焦,流布周身,可推动和激发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命门为元气之根,内寓元阴、元阳。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五脏阴阳皆以元阴、元阳为根本。
6、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所说:“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因此,元气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可对全身脏腑阴阳起到调节作用,是维持全身阴阳协调平衡、推动和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根本。故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强健;若元气虚弱,则脏腑功能低下。(一)宗气1 .基本含义宗气,又名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也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如灵枢五味所说:“其大气之技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J2 .生成与分布(1)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聚合而成。饮食
7、物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盈虚盛衰。(2)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者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散布于胸中上气海;其向下者借助于肺的肃降作用而蓄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如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3 .主要功能灵枢邪客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说明宗气的主要功能为行呼吸和行气血。(1)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着肺的呼吸运动。
8、因此,凡呼吸、语言、声音均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和缓而节律均匀,语言清晰,声音宏亮;反之,宗气不足,则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语声低微。(2)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气血运行正常,脉搏和缓,节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或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滞而见胸闷疼痛、唇舌青紫等症。临床上可以通过诊察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名曰“虚里”)的搏动情况来了解宗气的盛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J即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正常,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