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思想观点题型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提炼情感思想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1)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是高考命置较多的一类诗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2、,诗作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表达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迈激昂,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答题示例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西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闽
3、山通闽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间州(今四川间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间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K诗意赏析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1 .审题。题干要求简明单一,概括词作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难度较大,既要透彻地理解词意,又要能条分缕析地概括。2 .全词以回忆起笔,进士及第的荣耀与一展宏图的抱负,这是和来访的友人共同经历过的,喜悦;然而十年过去,此词当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上片抚今追昔。先怀念过去。久别的朋友来
4、访,词人无比喜悦地与朋友畅谈从前:当年自己与朋友一同参加科举殿试,同榜及第,金銮殿上一同被唱报名次,然后一同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在繁华的汴京,自己和朋友都觉得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再感慨现在。分别十年,岁月沧桑,如今自己却远离京城,身贬滁州,官职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无所成就,徒然辜负和污辱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留恋,对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先写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心。听说朋友要去赴任的间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那么自己今后也很难见到朋友了,即使登上高楼也够不着神仙之
5、地,看不到朋友的家。久别重逢,自是喜悦,但离别在即,分别后恐难再相见,怎能不让人依恋不舍;何况朋友任职的四川间州与自己的贬所滁州相比,是更偏远、蛮荒之地,自己和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朋友也要善自珍重啊。再想象朋友离开后自己的离愁别绪。朋友的离去,使滁州似乎变成了孤城,太阳不再令人温暖,一天天的日子显得空虚,难以打发,生活孤单、清冷、无聊,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只能将思念付与那些经霜的词人却贬离京城,官职低微,空 悲;友人要远地赴任,虽路途遥 遥,但却是可通仙之地,欣慰; 但重重阻隔,望断是蛮荒,添 愁;今日离别,孤城寒日,更不 是一个愁字了得,离愁。3 .从细微处,还可理出一 些情思。考生可紧
6、扣重逢之 喜、仕途之悲、离别之愁三个 方面的情感作答。4 .组织精练语言,逐层作 答。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 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 奈;离别在即的愁绪。红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远处的红霞。(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歌要大体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歌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古代诗歌阅读发临跳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至J,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7、。勒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第9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3)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或叙写边塞军旅生活,或描写边塞苦寒的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边塞征战诗多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苦、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有时也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臧武的统治者。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
8、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诗词时,首先应对诗人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O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跳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气【注】(洗河)水名,在甘肃。(吐谷浑)敌军首领。R诗意赏析R本诗描写边塞独特风光,抒发诗人从军的豪迈之情。题: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 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 请简要回答。1 .审题。题干要求有二:一 是概括指明本诗的感情基调,二 是分析形成此种感情基调的原 因。这就要求考生梳理诗作内 容,准确把握诗意。2 .本诗前三句主要写了紧 张的局势、军队的气势和战事的 艰辛,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前军 己大获全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考结合 结合 古诗 鉴赏 思想 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