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精选】2024二轮文言文之实词复习及推断.docx
《【备考精选】2024二轮文言文之实词复习及推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精选】2024二轮文言文之实词复习及推断.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实词复习及推断目录:一、高考引路,前置学习二、考点知识解读三、知识讲解四、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指导五、课堂小练六、课内教材对接练习一、高考引路,前置学习2022新高考卷I】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评分参考:(1)译出大意给2分;“岁不熟”“且”两处,每评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折节”“去”两处,每译对处给1分。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而是放在句子翻译中进行考查。【2022新高考卷I】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C)。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考点解析:今年还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在原本考查“文化常识”的选择题中,结合文本出现的内容与高中学过的文章对实词进行考查。二、考点知识解读“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
3、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考查形式: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三、知识讲解(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词的多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do”,义为“早晨”,是本义。因古时大臣朝见皇帝都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C
4、hdO)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之义;由“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皇帝议政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记忆。真题演练【2022全国甲卷】原文: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日:“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解析:约:捆缚,套;约束,束缚;简约;约定;大约明确:
5、“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2022全国甲卷】原文: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婺妇”的“孤”字含义相同。解析:孤:幼年死去父亲;孤单;封建时代侯王谦称。明确:“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蔑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2022全国
6、甲卷】原文: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解析: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天;日影;暗中,暗地里。明确:“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2022全国乙卷】原文: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
7、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日:“善”。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B. “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解析:放:驱逐,流放;释放,解脱;放纵,放任;开放明确:明确:都是流放的意思。说法正确。【2022全国乙卷】原文: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日:“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日:“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日:“不可。”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C. “靡使有余”与“望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精选 备考 精选 2024 二轮 文言文 实词 复习 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