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悲剧形象》5400字(论文)】.docx
《【《浅析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悲剧形象》54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悲剧形象》5400字(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析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悲剧形象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一、孔乙己作品简介4二、孔乙己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4(一)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客观原因4(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主观原因5三、孔乙己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6(一)建制度和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毒害6(二)现实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7结束语8参考文献9一、孔乙己作品简介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卬,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
2、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一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但是他连秀才都没有考上,没有功名利禄,生活过得非常穷酸。口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
3、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二、孔乙己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一)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客观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命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孔乙己一文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因为科举这张恐怖的大网,囚禁了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八股”这根锁链禁锢了读书人的头脑,束缚
4、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那些有才华的人统统变得死读书,读死书,最后读书死,心甘情愿地充当统治阶级的俘虏。一个只会作八股文章而百无一能的书生,也不可能干出任何政绩,受封建科举的毒害,他不可能兢兢业业,只会是封建统治剥削人民血汗的一把尖刀。由于统治的黑暗,阶级的腐败,社会如一潭死水,让人恶心。市井小市民麻木不仁,嫌穷敬富,毫无怜悯之心,机械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一生,和读书人一样,成了封建统治的牺牲品。二是麻木冷漠的社会环境。酒店的酒客,有两个不同的等级: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的“短衣帮”和上层地主阶级、有钱人为主的“长衫客”。孔乙己初次出现在酒店,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唯一一人。
5、既是穿长衫的就应该坐着喝酒。但是孔乙己却不能,他只能跟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不伦不类。但是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就在于它不但使人与劳动脱离,而且还教育人轻视劳动阶层,灌输唯有读书是最高尚的思想。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以及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小说中多次突出描写了“笑声”,这“笑声”此起彼伏,回环反复,始终伴随着孔乙己。所有人都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他,拿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的“心病”来挖苦嘲笑他,这无异于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取乐。虽然他们和孔乙己同样生活在最底层,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因为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已经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在穷困无
6、聊的生活中,只知道那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可见孔乙己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中,孔乙己的悲剧已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主观原因封建科举制度无情的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原因。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了即将乞求的地步。可是孔乙己还是死要面子,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比普通人高人一等,处处都要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卖弄学问。孔乙己又不承认自己的穷困潦倒,相反还觉得自己比他们都要清高,处处摆读书人的
7、架子。他既不属于贫穷人士也不属于上层地主阶级,与这两个社会主流阶层都存在距离。生活贫穷的孔乙己和当时社会的下层人民没有什么两样,但他时刻穿着在他看来是象征身份的“长衫”。孔乙己穷苦、懒散,身上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反复被人欺负、殴打,脸上经常挂着新痕旧伤,偏偏他又自恃清高,满口“之乎者也”,“孔乙己”称号由此而来。孔乙己热衷功名利禄,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时刻不愿脱下标志自己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孔乙己不能进学,又穷酸迂腐,不会营生,这就注定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一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是其迂腐性格的表现。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
8、的抱残守缺的现象。三、孔乙己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一)封建制度和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毒害。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统治阶级为了笼络广大知识分子,总是意图向他们灌输“读书至上”,因此,封建社会里许多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视科举为进身的阶梯,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一年又一年地押到科举考试的赌博上,在封建统治阶级划定的死胡同里不顾一切地奔走。然而在这些人中间,有些是爬上去了,光宗耀祖,成为人上人,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几经奋斗,牺牲了大量的人生的美好时光,换来得却只是满头白发,两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悲剧形象 浅析 鲁迅 作品 中孔乙己 悲剧 形象 5400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