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郑观应(18421921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在应童子试未中后,奉父命前往上海经商。他白天在洋行任职,晚上则到英华书馆学习英语,由此开始接触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经过十几年商业实践的熏陶历练,他对洋务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中国传统义利观和西方重商主义的影响下,郑观应逐渐形成实业强国的观点,这也成为其1894年完成的代表作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之一。(一)在1880年刊行的易言一书中,郑观应主张采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作,鼓励民间投资开办实业。盛世危言更是明确主张发展工商实业,以为
2、“富国强兵”之法。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从当时情形和语境出发,认为中国虽处“盛世”,但已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如何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延盛世之局?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不同,他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器物”之余,还应该探寻西方的富强之根一一经济制度的改良,振兴工商实业以求富国。郑观应把工商实业发展视为“纲领”之要。与同时代其他人不同,他把“工业”称为“技艺制造”,没有刻意把“工业”一词与传统工艺技巧强加区分。他认为,如果制造业发达,则必带动经济发展和军备的改良,以此御国退敌。因此,要想富国强兵,不应仅引进外国的器械、枪炮而更应治本。治本之源,在于工业,亦即所谓“制造”。他说:“制造一事为通商练
3、兵之纲领。”对于发展商业的重要性,郑观应更直言道,“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O因此他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以此达振衰起敝、兴利除弊、富国强兵之效。郑观应言行合一,身体力行,他先后投资参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多家洋务企业,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工商实业发展的躬行实践者。(二)郑观应认为,商贾虽为四民之末,但实握四民之纲,工商业齐头并进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谓“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中国工业不发达,机器制造颇为落后,以致附属于工业的商业也不能兴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盛世危言 盛世 危言 中的 实业 强国 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