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对朗读教学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者》对朗读教学的启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朗读者对朗读教学的启示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一一朗读者。朗读者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同时兼做主持人。我有幸观看了第一期,这档节目没有绚丽的舞台,只有朗读者安静地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观众通过那些曾改变主人公生命轨迹的文字而获得收获和共鸣。这个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因为这个节目唤起了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没想到朗读有这么大的力量和魅力。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朗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各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2、。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都重视了朗读的训练。那么如何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呢?朗读者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兴趣是朗读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从朗读者的节目中我们得到启示,要想让孩子们愿意朗读,就得给他们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可以模仿朗读者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和自己写的作文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朗读的动力。再一个就是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
3、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二、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朗读者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朗读者对朗读的文字有着深刻理解,能与作者以及听众产生共鸣。叶圣陶老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如在读可爱的草塘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读出来,并说明理由。一位学生选择了写清澈小河这一段,他十分动情地读完后,却认真地说:“我喜
4、欢那里的小河,我们这里的水都被污染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河水。老师我真想把这段读给所有的人听,让大家别再污染环境,有一天,我们家乡的水也能和草塘的河水一样晶莹清澈。”作为一名朗读者,就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的结合。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只有理解了文字,朗读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取得朗读和理解文本的良好效果。三、时间是朗读的保障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
5、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四、技巧是朗读的关键“美读”有其法,然而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还有“一”、“不”的变调,节奏的训练,要把握读的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如精读、分角色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有重点地读,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读出语感。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古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深思义自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朗读者中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多朗读,会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朗读教学应有的作用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