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农场”打通劳动教育瓶颈.docx
《“空中农场”打通劳动教育瓶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中农场”打通劳动教育瓶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的“空中农场”,不仅成为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场所,也成为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优质基地。正是借助“空中农场”,XXXXXXXXXXX小学在落实劳动教育中进行了新探索、新实践。学校挖潜向上开拓劳动基地XX小学位于城区薄弱地带,生源主要来源于金坛区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在学生活动面积小、缺乏劳动实践场地的情况下,怎样根据家庭职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成了学校发展的难题。学校在横向空间上无法扩展,但向上挖潜却有可能。行政楼楼顶是一个大平台,合理改造后会是一块非常不错的“空中”场域。于是,学校邀请专家科学论证后再加以改造,建成了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小型“空中农场”,作为学生开展劳动
2、实践的基地,也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借助“空中农场”提供的资源,想方设法开展劳动教育,并带动各学科有效融合实施劳动教育,这将形成一种良性的辐射和交叉,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真正达到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的理想实施效果。“空中”实践系统建构劳动课程通过“空中农场”各场域的建设,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利用课程整合、学科融合、家校共建等方式与途径,我们努力打造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教育体系。整合劳动教育实践场域。为了把“空中农场”这个基地打造成特色课程,学校把农场分割成“田、园、站、坊”四个不同区域,让学生多元体验,丰富劳动场景。班级方块田。每班认领一方块田,师生一
3、起进行蔬菜种植。从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到采摘、义卖,全程体验种植和劳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全面了解蔬菜的生产过程,在获取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同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迷你种植园。利用“农场”一侧突出区域建设一个温室阳光房和一个蔬菜大棚,形成一个微型的种植园区,同时作为劳动实践课程和劳技、科学、创客等社团的实践基地。XX检测站。小型监测站有专门的监测器材和检测设备,学生在相应学科教师指导下,可以对瓜XX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记录;对成品的XX进行无公害指标检测,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美食工作坊。美食工作坊配备了烤箱、电磁炉等烹饪设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地取材
4、,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加工制作成美食,在品味美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体验。打造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学校结合国家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地方XXXX学校现有资源条件,整合打造了基于“空中农场”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开展校本化课程的全面实施。XXXX课程。学校主要通过学科融合渗透,树立正确导向,同时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磨炼坚毅品格;开展班队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品味食育文化,培养朴实品质。劳动培智课程。建立劳技展览馆,设置“种植知识窗、劳技博览区、人物专栏”三个区域。将劳技展览馆的资源与劳技课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空中农场”种植实践提供帮助。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将“空中农场”资源合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中 农场 打通 劳动教育 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