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1-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1-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1-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数学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生物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必需的知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需的支撑性内容。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大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内容要求”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相对应的“学业要求”是:运用数
2、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的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结合细菌数量增长的实例,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科学方法。2 .通过形和“S”形曲线分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科学思维。3 .尝试运用环境容纳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社会责任。三、教学设计思路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在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中,遵循着“现象一本质一现象”的思路,这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以“问题探讨”导入,引导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3、。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建构数学模型”和“如何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情景导入以“问题探讨”中细菌繁殖为情景导入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建构数课堂总结探究活动1:以“问题探讨”中细菌繁殖情况为例,学生进行数学模型建构的探究,并归纳、总结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探究活动2:分析细菌繁殖和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澳大利亚野兔和环颈雉,归纳“J”形增长形成条件。探究活动3:通过计算和绘制曲线图,理清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和种群增长速率。探究活动4:分析高斯培养大草履虫的实验,归纳“S”形增长形成条件并绘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探究活动5:应用所学的解决实际问题:
4、探讨K值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和有害生物防治的应用。比较“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异同四、教学实施的程序4.1情景导入展示“问题探讨”中细菌繁殖的假设资料,提出问题:71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4.2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老师引导学生以上述细菌种群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计算一个细菌在20min、40min或者更长的时间后变成多少个细菌,学生经过计算探究出结果并填入课本第8页表格。表1时间(min)020406080100120140160180数量(个)1学生根据细菌增长数据归纳出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人教版 选择性 必修 21 种群 数量 变化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