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2.咬文嚼字,对比鉴赏,结合作者经历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哲理。教学重点:鉴赏诗句,理解诗情,感悟哲理。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困厄中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2分钟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唐代中晚期,在一个书香门第中长大成才;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先后被贬谪近二十三年;他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吟咏出一曲曲流芳千古的诗篇一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他就是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分钟、朗读 诗 歌, 感受 诗歌 韵律 美咬文 嚼15-20 字,分钟理解 诗歌 的情 与理请同学们听范读,然后自己反复朗诵诗歌,感受这首七言律诗的韵律之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句数相对固定,一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的各句字数相等,偶数句要求尾字押韵,全诗一韵
3、到底,而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整首诗歌形式整齐雅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凄凉”: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改革。刘禹锡、柳宗元等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提出废宫市、放宫女、逐贪官、收宦官兵权、减免赋税、免诸道进逢等政治改革,这严重损害了从中唐以来就形成的宦官集团和割据的藩镇的利益。“永贞革新”很快失败。刘禹锡本是为国为民,改良政治,谁料却被贬到“巴山楚水”。刘禹锡被贬官之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他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远离朝廷的荒凉的地方。因此,“凄凉”一词,既写出了“巴山楚水”这些贬谪地
4、的荒远偏僻,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悲凉。可谓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就是被抛弃,被放逐。诗人从805年“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到写作这首诗歌时,已经将近二十三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宴席之上,白居易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他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是啊,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同学们,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要注意.重读关键词“凄凉”“弃置”,把握声音的轻重缓急和节奏。“空”:就是徒劳地。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年参加“永贞革新”的旧友
5、,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大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悲痛怅惘,以及知交零落的孤独感。真是“千里江篱春,故人皆不见”!“翻”:有转折意味,可以理解为“却”“反倒”。现在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漂泊多年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诗人暮年返乡,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翻”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对字词的推敲,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前两联表达的情感。(重音突出“凄凉”“弃置”“空”“翻”)通过“凄凉”“弃置”“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 乐天 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中的 教学 设计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