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劝学》必备知识.docx
《10《劝学》必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劝学》必备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劝学必备知识一、作者1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一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2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3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4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5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6 .儒学地位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二、传世名言(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2)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一-劝学(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4)君
3、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一一劝学(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荣辱(7)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荣辱(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荣辱(9)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10)公生明,偏生暗。不苟(1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12)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舌L。不苟三、文言知识劝学文言知识归纳练习学生版+教师版一、找出下面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通“燥”,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暴
4、,“曝”,晒3、知明而行无过矣彗4、君子生非异也禀赋二、按要求,解释一词多义词糅,有,知,通“智”,智生,通“性”,资质、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疾而 闻 者 彰(1)声非加疾也()(2)君有疾在媵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践而望矣 积 善 成 德(6)锲而舍之 (而 神 明 自 得)(7)锲而舍(5、之代词青,取蓝()(2)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助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 非 蛇 蜻 之 穴无 可 寄 托(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助词(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蛇鲜之穴无可寄托()(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三、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糅以为轮3、故木受绳则直()4、金就砺则利()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7、蟹六跪而二螯()8、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四、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10 必备 知识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