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12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12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D)范畴。A.国际刑法B.民法C.任意法D.国际强行法2 .归化是指(C)取得国籍。A.因出生B.因婚姻C.因申请D.因收养3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C)。A林则徐B严复C.丁期良D.张之洞4 .使馆馆舍可用于(D)。A.保护政治犯B.关押本国人C.关押犯罪的侨民D.开展使馆职务工作5 .领事馆是(D)。A.全权外交代表机关8 .使馆的组成部分C.临时使团D.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6 .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B)。A.飞机B.热气球C.人造卫星D.航天飞机7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
2、的宽度是(C)。A.24海里B.30海里C.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D.6海里8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C)。A.189个B.180个C.51个D.60个9 .联邦国家属于(B)。A.单一制国家B.复合制国家C被保护国D.附庸国10 .确定现行南极法律制度的主要条约是(C)。A.日内瓦条约B.东京条约C.南极条约D.海牙条约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行为中,能够作为国际习惯形成的证据资料的有(ABC)。A.国家的内部行为B.国家的外交实践C.国际组织的实践D跨国公司的行为12 .下列行为中,属于国家行为的是(BCD)。A.驻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B.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
3、的行为C.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D.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13 .领海基线的划分方法包括(AB)。A.正常基线法B.直线基线法C.平行线法D.天文划线法14 .原始国籍的取得方式包括(ABC)。A.血统主义B.出生地主义C.混合主义D.分割主义15 .外交保护的条件包括(ABD)。A.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侵害B.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C.受害人所在国须与加害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D.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16 .国际法规定,合法交战者包括(ABC)。A.武装部队
4、B.民兵和志愿军C.游击队D.雇佣兵17.以下船舶中,可以在公海上行使登临权的有(AC)。A.军舰B.渔船C.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D.民用船舶18国际法的直接渊源包括(ABD)。A.国际条约B.一般法律原则C.司法判例D.国际习惯19.国际法上引渡的程序一般包括(ABC)。A.提出引渡请求B.被请求国的审查C.引渡的执行D.引渡对象的移交20.条约无效的原因包括(AB)。A.麒缔结B.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C.违约D.情势变迁三、填空题21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和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22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须具有的四个构成要素,即领土、居民、和一。政府;主权23 .中华
5、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一贯积极遵守和倡导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并在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和倡导处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24 .当代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两大类:和一。个人权利;人民自决权25 .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和一俄罗斯;法国四、名词解释26 .恢复原状:是指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将其侵害的事物恢复到实施不法行为以前所存在的状态。恢复原状是责任国消除其不法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因此是赔偿方式中的首选,除非在不可能恢复原状的情况下,采用其他方式替代。27
6、.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海里,但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28 .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关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29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
7、的待遇。30 .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国不仅不参加交战国的作战和敌对行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战国任何一方。五、简答题31 .简述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答:国际习惯是指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或惯例。国际习惯形成须具备两个要素:(1)一般的实践或通例。一般的实践或通例是指各国普遍一致的,并且是恒久的为。它首先要求有国家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存在,例如各国从事国际关系职责的国家机关的行为或表示,国内的涉及国际法的立法和司法判决,以及对某一国际行为的沉默、弃权或容忍等。此外,还要求国家的行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一致的和恒久实行,从而形成一般的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法 2012 月国开 电大 法学 本科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