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2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学会识别诈骗信息。3 .教导学生如何在遭遇电信诈骗时正确应对,降低损失风险。4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安全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及识别方法,学会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难点:理解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2024年1月7日,遵义绥阳县某中学学生小红(化名,13岁)在家中刷快手看见有一个明星QQ,添加QQ后对方称小红泄露
2、了该明星的信息己经报警了,要求小红配合调查。随后对方就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要求小红扫描进群,进群后对方称是该明星的律师并发来了律师证。在对方的恐吓中小红立马配合对方打开手机摄像头对着父母的手机,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点开了父母的微信付款码,随即银行卡里的钱就被全部转走了,共计损失2万余兀2024年1月16日,遵义习水县某中学学生小明(化名,14岁),用家长手机玩某款网络游戏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里”客服称,可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当小明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后跳转出来的页面却显示:“由于违法领取皮肤账号已被官方锁定”,如果不及时解除冻结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律师会将你爸爸妈妈告上法庭,警察还会上门来抓你,经“
3、客服一阵忽悠和恐吓,小明被彻底吓懵,先后10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致使家长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2024年1月24日,遵义播州区某小学学生小华(化名,12岁)在家用父母手机观看游戏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领游戏皮肤的视频,便添加了视频里面的QQ群号。进入群聊后,群管理员主动添加小华,声称只要按照他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免费领到游戏皮肤。小华老老实实地照做,用父母的微信扫了码,没想到竟弹出“微信即将被封号的提示页面,小华十分惊慌,不知所措,群管理员安慰他说没事,只要按步骤完成身份验证,就可以避免被封号。于是对方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小华用父母的微信扫码,跳出了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付款界面,骗子一再强调钱
4、肯定会退回的,小华起初还有一些犹豫,但对方说若不及时解封,他父母就将要坐牢,12岁的孩子经不住吓唬,接连扫码输入密码,付款2万余元,直到消息提示账户余额不足,这才告知父母并报警。.提问学生对视频中的诈骗手法有何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简要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及常见形式。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包括:1 .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2 .电话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拨打受
5、害人电话,冒充熟人、领导等进行诈骗。3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购物网站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商品信息,受害人付款后无法收到商品或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4 .短信诈骅: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诱使受害人点击链接或回复信息进行诈骗.5 .假冒银行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账户异常、密码泄露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6 .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以账户异常、退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诈骗。需要注意的是,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如果遇到可疑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电信 诈骗 主题 班会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