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孟昶加强皇权的斗争及对后蜀失国的影响.docx
《试论孟昶加强皇权的斗争及对后蜀失国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孟昶加强皇权的斗争及对后蜀失国的影响.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试论孟蒯噬皇权的斗争及对后蜀失国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在地方割据政权中,后蜀与南唐曾是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两个。后蜀(934-965)存在31年,历二君,创业之主孟知祥建国半年即死,其子孟昶(初名仁赞)维位后统治后蜀垂31年,其统治政策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后蜀的兴衰,但学界对孟昶的研究常着眼于孟昶个人是昏君还是明君形象的分析,如武建国门、张邦炜2、张执让3、管执中4、王炎平5等,对后蜀的灭亡则多归结于孟昶后期的骄奢淫逸45,而对孟昶的用人政策未能从其即位时的政治局势加以考虑。本人不搞浅陋,对孟昶的治国措施及用人政策加以动态考察,或许能深化认识后蜀失国的原因,不足之处,尚清方家指正。孟昶的统治以广
2、政十一年(948)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934-948年间为后蜀政权巩固稳定时期,此时正值中原王朝屡革,无暇他顾,僻处一隅的后蜀得以存在并发展:不过,此间乂是后蜀内争最激烈的时期,因为孟昶即位时尚幼,其父遗命六大臣辅政,孟昶成年以后,为了加强皇权,采取拉拢分化、残酷诛杀、胁迫辞职等手段,最终将六大臣排挤出政治中心而独立执政“949-965年为后蜀政治衰退期,随着顾命六大臣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军事经验丰富的老臣退出政治舞台,孟昶提拔重用的一些新人把持了要害部门,但这些人缺乏政治远见,既不能战,又不能谋,接连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加速了后蜀的灭亡。本文将以此为线索,探讨孟昶加强皇权的斗争及对后蜀灭亡的影响
3、。一、孟昶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一)诛杀强臣孟知祥自925年入蜀,经过近10年奋战,却唐兵,破董璋,奄有两川,奠定了后蜀的割据基础。但建国甫半年,孟知祥就仓促辞世,遗命立孟昶为太子,监国,“召司空、同平章事赵季良、武信节度使李仁罕、保宁节度使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弘实受遗诏辅政。是夕殂,秘不发丧69123n孟昶虽被立为太子,但能否顺利即位存在变数,处于“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73005的五代乱世,孟昶能够稳定住这个新生政权吗?当时政治状况之凶险程度,一如资治通鉴所战:(枢密使)王处回夜启义兴门告赵季良(高祖已崩),处回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将握兵,专伺
4、时变,宜速立嗣君以绝觊觎,岂可但相泣邪!处回收泪谢之。李良教处回见李仁罕,审其词旨然后告之。处回至仁罕第,仁罕设备而出,遂不以实告。”69123本条下胡三省注曰:“强将,谓李罕之(当为李仁罕之误)、李肇等。”69123他们欲乘孟知祥辞世时图谋政变,并企图拉拢宰相赵季良等,所幸赵季良和王处回坚定拥戴孟昶,“丙寅,宣遗志,命太子仁赞更名昶,丁卯,即皇帝位”691230不甘失败的李仁罕又对新君提出新要求:“蜀卫圣诸军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李仁罕自恃宿将有功,复受顾托,求判六军,令进奏吏宋从会以意谕枢密院,又至学士院侦草麻。蜀主不得已,甲寅,加仁罕兼中书令,判六军事;以左匡圣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赵廷隐兼
5、侍中,为之副。”69124判六军又称判六军诸卫事,当时后蜀一如他国,例置卫圣、匡圣、捧圣控鹤、奉銮肃卫军、骁锐、亲卫等六军,其中李仁罕所掌卫圣诸军实力最强。但他并不满足,为摆脱其他大将牵制,他提出总判六军。李仁罕自求官职,且志在必得,这令孟昶非常震怒。据十国春秋李仁罕传载:“是时诸将多高祖故人,事后主益骄蹇不法,务广第宅,夺人良田,发其坟茶,而仁罕及张业尤甚。仁罕在高祖时已恣为藤奢,前蜀主宫嫔有国色,欲娶之,惧为高祖所责,至是渐有跋扈之志,颇恃功,求判六军。后主虽曲狗其请,加中书令,判六军事,而内不胜其盆。”8759为了稳住李仁罕,孟昶只好暂时答应他的要求,但同时任命和李仁罕怨隙很深的赵廷隐为
6、六军副使以为掣肘,并进一步加强了皇宫的宿卫:“帝(指孟昶)自置殿直四番,取将家及死事孤子为之,乃命李仁罕子继宏、赵季良子元振、张业子继昭、侯洪实子令钦、赵廷隐子崇韬分为都知领焉。”8J706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孟昶决定先发制人,一举解决李仁罕及其党羽:“蜀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与医官使韩维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皆事后主于藩邸,素怨李仁罕,共谱之,云仁罕有异志;蜀主(指孟昶)令继勋等与赵季良、赵廷隐谋,因仁罕入朝,命武士执而杀之。癸未,下诏暴其罪,并其子继宏及宋从会等数人皆伏诛。”69125李仁罕被杀一事,诸书记载详略各不同,九国志赵廷隐传云:“昶袭位,李仁罕求总六军,将图非望。以廷
7、隐为六军副使以制之。”9卷7是说突出了赵廷隐与李仁罕的矛盾。然据同书李仁罕传:“知祥卒,命仁罕辅政,昶嗣位,令判六军事。仁罕奉幼主无隐情,自以先朝旧老,遇事必课。时控鹤指挥使张公铎、内医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弓箭库使安思谦等,皆昶在东府时旧所亲狎,素不为仁罕所礼,皆怀怨怒,每谱仁罕欲纳王衍妃徐氏为侧室,遂诬以奸。昶大怒,俟仁罕入朝,命武士击杀之,年六十二。9卷7据此则李仁罕之被杀,在于其触怒众人。综合诸史所载可知:李仁罕即使未必真有谋反之心,但其自恃宿将,不把少帝及其左右放在眼里,最终贾祸也是咎由自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孟超新提拔的亲信诸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诛杀李仁罕,显示了孟昶对跋扈
8、大臣绝不姑息的一面,也表明孟昶年龄虽少但深谙斗争策略:主少臣强,功臣宿将军权在握,处置不慎不但皇位不保,甚至会身首异处。孟昶假意答应李仁罕的要求以稔住事态发展,同时争取威望素隆的赵季良、赵廷隐等老臣支持,“令继勋等与赵季良、赵廷隐谋”:在诛杀李仁罕时,也仅仅针对李仁罕的党羽数人,并没有借此大肆株连,即便对李仁罕的外甥张业也极力笼络:仁罕既伏罪,业是时方掌禁兵,后主惧其反侧,乃用为相以安之,命同平章事。”8760孟昶最大程度争取其他功臣支持,所以诛杀李仁罕并未引起政局动荡,反而树立了新君的威望,也惩戒了那些有不轨之心的大臣,宿将李肇就深受触动。李肇是孟知祥的创业五节度使之一,时任昭武节度使。孟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孟昶 加强 皇权 斗争 后蜀失国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