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陈寅恪《论再生缘》中的阐释学方法.docx
《试析陈寅恪《论再生缘》中的阐释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陈寅恪《论再生缘》中的阐释学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试析陈寅恪论再勺中的I瞬学方法论再生缘是陈寅恪晚年之作,文章主要考证r弹词作者陈端生和梁德纯的生平,但此文的考证法不同于传统乾嘉学派的朴学笺证之法,而是“更接近于晚近西方哲学中所谓阐释学(HermeneUtiCS)的方法,亦即“在说诗治史的过程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具有现代精神的阐释学:对于这种阐释学方法,陈寅恪在1957年写给朋友刘铭恕的一封信里有提及:弟近来仍从事著述,然已捐弃故技,用新方法、新材料,为一游戏试验(明清间诗词及方志笔记等)。固不同于乾扁考据之旧规,亦更非太史公冲虚真人之新说。下文试就论再生缘一文所运用的阐释学方法进行分析。一、“具了解之同情”的阐释态度陈寅恪1931年为冯友兰
2、中国哲学史上卷所写的审查报告提出了一种“具了解之同情”的阐释态度,即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为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这种近似孟子“知人论世”的阐释态度,在论再生缘一文中尤为突显。文章开篇便对弹词的原作者陈端生的生平事迹进行稽考,首先从与端生的妹妹长生有过交集的陈文述所撰题从姊秋谷(长生)绘声阁集七律四首中的第二首诗的自注以及西泠闺咏记载里大略得见陈端生生平,接着又考述了端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写作背景,并结合当时有才之女子却无出头之机会的时代背景,推论出端生撰再生缘时心里颇不平,有一种骄傲自
3、尊之观念。由此,陈先生认为“孟丽君之性格,即端生平日理想所寄托,遂于不自觉中极力描绘,遂成为己身之对镜写真也:陈寅恪对端生所处之环境背景确已做到了“完全明了”的地步,故能对端生及其所撰之再生缘做出解之同情。对于再生缘续作者梁德绳,陈先生也采取了相同的了解之同情法。在续作里,孟丽君的人物形象有了极大的转变,恢复了正常的女子身份,服从于礼教安排。陈寅恪认为这转变与梁德绳的家庭背景及个人生平性情迥乎不同于陈端生有关。先生据陈句山先生紫竹山房诗文集序和许君周生家传等材料证出梁家以及德绳夫家许家不仅文学科第显著,更是富裕优渥,德绳叔父同书和昆弟玉绳,也皆以学问艺术知名当世,与陈家的清贫、男子不成气候截然
4、不同,因而续作中,德绳以温和恭顺的苏映雪自比,而摒斥骄傲激烈的孟丽君,实在环境影响所致,无可疑也。二、“释证”和“参证建立在考据学基础上的阐释论再生缘一文在论述作者陈端生、梁德绳生平以及相关人物事迹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材料,“参”“见”证”考”“详等字眼经常可见,其中“释证”和“参证”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两种阐释方法。在论证再生缘作者生平时,与陈端生有直接关系的材料,陈先生都加以释证分析。如原作者陈端生于再生缘中述其撰著本末、身世遭际“自从惟悴苴堂后,遂使芸细彩华捐”的长诗和再生缘续书中梁德绳回忆陈端生平生“可怪某氏贤闺秀,笔下遗留未了缘”的段文辞,即为直接材料,陈先生据此得出“是陈端生这夫有谪
5、戍边塞,及夫得归,而端生已死之事也”的结论。端生亲友陈文述在碧城仙馆诗抄以及西泠闺咏中记载的“长姊端生适范氏,婿以累谪成”“因屏谢若沐,撰再生缘南词,托名女子郦明堂”,陈寅恪也加以释证,明确得知端生夫妻分离的事实经过。但端生卒年以及范氏遇赦之期乃至范氏其实姓名,都没有直接可靠的材料以供释证,故而陈先生只好采用第二种方法一参证之法,即“更参以清实录清会典、清代地方志及王昶春融堂集、戴佩荃萍南遗草、陆耀切问斋集等,推论端生之死及范某赦归之年,此番参证过程,颇为复杂,以下试作详细分析。首先是判定西泠闺咏记我此事的年月,陈寅恪先生通过陈文述诗内涉及的长生丈夫叶绍桦和陈文述友人杨芳灿的官职情况,参合叶绍
6、桎小传以及杨君芳灿墓志铭等史料,推断出西泠闺咏此节必成于泉庆二十二年(1817)以后。接下来是判定陈文述题绘声阁集四首诗中涉及的相关人事时间。根据第一首诗,陈先生参合以送陈云伯之官皖江序颐道堂诗自序颐道堂诗选绍桂传等材料,认为文述谒见长生赋此四诗应是在嘉庆三年,并且赋诗是在谒见之后。在第四首诗里,先生认为“仙郎纵有凌云笔”这一句暗合叶绍桂为文学侍从司文典学之臣之情形,再结合叶绍桂传,推见此四诗当是嘉庆三年(1798)至十年(1805)间之作。在记载了端生丈夫范氏科场案的最重要的第二首诗里,陈寅恪先生结合当时陈桂生请王昶为其祖诗文集作序之事反映出的文人避祸心态推断此诗应作于端生已卒之后,并依据陈
7、长生与闺中挚友戴佩荃围绕织素图所作之诗以及戴璐吴兴诗话清国史列传中赵佑传、光绪修杭州府志、阮元两浙辅轩录中戴佩荃传、李元度显积事略中窦东皋先生传附赵鹿泉先生传、钱仪吉碑传集中湖南布政使叶君佩菰慕志铭等材料推断出戴佩荃殁于乾隆五十四年秋季,而织素图之绘成,必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后至五十四年(1789)秋间戴佩荃逝世以前,而以佩荃卒年仅二十三岁推测此图绘成之时距双荃逝世前不甚久,即距乾隆五十四年秋季以前不远也。而织素图中织素之女主角,陈先生推断应为端生,则端生丈夫范氏之事,应距离织素图绘制时间不远。陈先生又据王昶春融堂集中紫竹山房诗文集序和陈桂生所刊紫竹山房集首所载兰泉之序文中记载的陈玉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再生缘 试析陈寅恪 再生 中的 阐释 方法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