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仪式感提升班级管理的策略.docx
《论仪式感提升班级管理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仪式感提升班级管理的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活动,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仪式感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助推器,常规的班级管理并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丰盈学生的生命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运用教育机智打破管理常规,在教育问题中善于发挥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对日常的班务工作进行创造性思考、系统性优化,赋予其一定的仪式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自我管理、自我养成的习惯教育,在仪式感的层次推进中润泽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学生具有社会经验不丰富、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特别希望被别人肯定,教师要善于挖掘班级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在班级的常态化管理中积极运用创造性的策略
2、,引领学生在切身实践中积极培养仪式感,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一、于班级文化建设中打造仪式感仪式感代表了情感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感。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借助班级文化建设这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在亲自布置实践中提升班级生活的仪式感,切实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例如,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班级,班主任要有效借助“装扮最美教室”活动,精心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鼓励学生在确定班级文化符号、设计班级口号和班级公约、规划班级布置板块和区域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师生互动交流、生生合作探讨中尝试合理规划,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征集个性布置方案,促进凝聚向心教室的一幅画、活
3、动角上的几盆绿植,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教室环境布置那样简单,教室环境作为对教育的无声解读,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对学生社会情感、劳动能力的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开学前在班级群内积极发动全体学生,全员征集布置方案,让学生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班级布置中。班主任可以在微信群内利用小程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对班级布置的一些意见,最后以电子提案的形式生成。教室是班级学生休息和学习的关键场所,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课堂主阵地。古语有云“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教室的创意布置能在潜移默化中起着
4、熏染作用O以笔者的教室布置为例,笔者在征集个性化教室布置方案时遵循鲜明的班级文化特征,以班级文化“青竹印冢为中心创新班级布置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教室各个区域布置、班级文化内容设置等形式采用不记名提案采集的形式生成教室布置意见,在开学初的主题班会上予以公开讨论,并现场投票表决出比较优秀的布置方案。(二)创新优化教室环境,引导全员参与班级个性化布置关乎教室的美观和整洁程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室里的人视觉审美和情绪体验。因此,班主任在创新优化班级布置方面要做到计划性、合理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摒弃班主任大包大揽的一人包办形式,采用学生合作的小组承包形式,通过分区域和分内容承包的多元形式齐心协力,打
5、造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完美教室。以笔者班上的班级布置为例,笔者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工作布置中分工不分家,分成六个小组,按照卫生角、图书角、绿植角、中队角、公告栏、作品展示角等不同区域进行承包,学生通过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创造设计,在标语设计、绘画剪贴、排版设计中真正锻炼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劳动实践和全员参与中真正优化教室环境,有效提升了对班集体的热爱程度,增强了班级凝聚向心力。二、在规则习惯教育中涵养仪式感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激发自我管理的欲望,这样,教师的班级管理才是成功的。为了让学生在常态人文熏陶中涵养仪式感,促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果具有可视化的直接效果,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循环
6、,班主任要善于在常态化教学中积极探索日常教育中习惯、规则、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建设的创新路径。(一)切实抓牢习惯养成,实现自我管理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切实抓牢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分内的事务,提升自主管理意识。笔者所带的四年级班级存在问题学生偏多的情况,他们活泼好动、极具个性特点,由此就带来了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差的问题,经常出现“垃圾越扫越多”的现象,导致值日生苦不堪言,甚至有些值日生开始“消极怠工,为了有效解决班级中出现的这一问题,笔者摒弃了以往的班级劳动管理模式,通过设计“个人一日三省计划”,鼓励学生管好自己的“课桌空间”,倡导学生一日三省,利用上午第一节大课
7、间、中午午休时间、课后服务时间三个时间段,认真整理自己的课桌、抽屉以及课桌下面的空地,及时清理垃圾,落实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不给值日生增添额外的负担。与此同时,笔者又通过设计班级劳动清单,通过设置电灯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绿植管理员、卫生管理员等职位,在班级内进行“民主应聘”,并通过定期选聘、颁发“劳动奖状”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常态劳动,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服务集体、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在习惯养成中获得在班级生活中精神、学习、成长共同体的深层认知,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二)大力强化规则教育,激发自我管理仪式感是一种文化的传扬与承载,也是一种规则的内化与浸染。在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式 提升 班级 管理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