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题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干燥度:干燥度=0.16T211O/RO复种指数:指某一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复种指数2100机它衡量耕地每年收获的次数。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所谓对水的敏感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二、判断题翻耕有一定的后效期,我国北方翻耕有2-3年后效期。T廖荒是荒地种植几年,弃之不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T提高耕地生产力有多种多收(复种),高产多收,光种多收(扩大面积)三
2、种。T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T土壤耕作是通过调节土壤肥力因素而协调土壤肥力条件的。F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F 作物的种植制度是作物种植方式的总称。F 作物生态适宜区就是作物的种植适宜区。F 作物适时收获就是指在作物籽粒产量最大的时期收获。F 用地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技能和认识水平。T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要求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T 土壤耕作必须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如果含水量不适宜,则宁可干耕不可湿耕。T三、选择1.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包括:(CD)(经济、社会、生态)A.生产的持续
3、性B.投入的持续性C经济的持续性D.生态的持续性E.农业资源的持续性2 .人类社会第一个开创的生产部门是:(八)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刀耕火种D.有机农业E.采集和渔猎3 .现代农业必备的条件有:(ABCD)A.物质装备现代化B.技术现代化C.农业生产机械化D.经营管理现代化E.资源环境优良化4 .耕作层可分为哪几个层次:(AD)A.覆盖层B.耕作层C.底土层D.种床层E.犁底层5 .某地有冬小麦田100亩,小麦收后全部夏播夏大豆,第二年全部种植春玉米,则其复种指数为:OA.300%B.400%C.200%D.150%E.100%6 .春播作物播种期的确定是依据种子发芽的:(八)A.最低
4、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三基点温度E.极端最低温度7 .某地年太阳总辐射能133.1千卡/cm2,若该地春玉米亩产750kg,经济系数0.4,则春玉米的年光能利用率为:()A.0.18%B.1.90%C.0.90%D.2.50%E.0.00899 .我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包括:(ABCDE)A.常年耕作制B.休闲耕作制C.集约耕作制D.搭荒耕作制E.草田耕作制10 .世界现代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是:OE.用现代经A.劳动生产力的提高B.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C.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D.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营管理武装农业11 .与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密切相关的有:(ACD)A.光合效率B.合理密
5、植C.光合面积D.光合时间E.间混套作12 .复种的应用条件有:(ABCDE)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经济效益D.肥力与肥料条件E.劳畜力和机械条件14 .作物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D)A.作物空间配置B.农业生产结构C.农业区划D.作物结构E.农业生产布局15 .般海拔每上升IOom,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的变化为:(C)A.温度下降0.50.6C, B.温度上升0.50.6C, C.温度下降0.506C, D.温度上升0.50.6C, E.温度下降0.80.9C,降雨量减少1441mm 降雨量减少144l mm 降雨量增加1441mm 降雨量增加1441mm 降雨量减少144lmm1
6、7.适宜直根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是:(八)A.1.2-I.3gcm3B.0.8-1.0gcm3C.1.5-1.8gcm3D.1.6-2.0gcm3E.0.9-1.1g/cm3四、填空1.免耕的三个环节“覆盖、联合免耕器播种、除草剂工2.耕作学上常用符号表示的意义:(l)f:年间作物接茬播种(2)一:年内复种(3)II:间作(4)/:套作(5)X:混作。 5.除草剂的使用时期有播前处理、苗期处理和茎叶处理, 6.肥料按使用时期可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类。 7.长日照作物一般在秋季、早春播种,夏季收获。 8.农业生产的连续性特点提醒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要瞻前顾后,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9.作物
7、根系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以50%60%为好,大小孔隙之比以11.5为宜。 10.作物布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前提,自然生态条件是基础,作物生态适应性是重要条件。 11.土壤的有效水分是指凋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 12.请写出24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3.作物间作时,要求“高要窄,矮要宽”,目的是:发挥高层作物边行优势和减轻底层作物边行劣势。 14.某地适宜种植冬小麦、夏玉米和大豆,则该地可能的熟制形式有:冬小麦一夏玉米Il大豆,一年三熟;大豆
8、一冬小麦一夏玉米,两年三熟。15 .基本耕作方法翻耕、旋耕、深耕。16 .作物布局依据的原则:生长适应性、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因素。17 .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8 .在确定间作作物行数,-般高位作物不可多于、矮位作物不可少于边际效应。五、简答 2.休闲的概念与意义?概念:休闲是指农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方式。意义:休闲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地方;地力不足,水肥条件差的地区;旱地小麦后的休闲;杂草猖獗的地块;易受灾的地块。这样一来,可以积蓄水分;使潜在养分有效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消除杂草。 4.简述轮作在农业中
9、的作用(意义)。轮作有利于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协调不同茬口土壤营养水分供应;改善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5.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及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作用: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增加途径:增施有机粪肥;提倡秸秆还田;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栽培绿肥;旱地改水田。 6连作的危害?危害的消除途径?危害:(1)化学原因:营养物质的片面消耗;根系分泌对本身
10、有害的物质。(2)物理学原因:土壤物理性状恶化。(3)生物学原因:杂草严重;病虫害的蔓延加重;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变化。消除途径:(1)化学技术:水肥管理:补充营养物质(玉米、锌);用养平衡(甘薯、有机肥)。农药使用:除草、抗菌、杀虫(瓜、菜)。品种更换:轮换抗病品种(瓜、椒)(3)农业技术措施:轮作,轮耕(棉花、瓜)(4)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 8.如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如:由每年种一茬改为种二或三茬;(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间作;(3)控制光照强度;(4)适当增加Ce)2供应:大田中要正其行,通其风,适当增施农家肥、碳酸氢氨,温室中可以
11、适当增施农家肥、碳酸氢氨、使用CO2发生器;(5)适量供应必需的矿质元素;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11.农业生产既然是利用太阳能,为什么要加强土壤的水肥气热管理?虽然农业生产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质的过程,但是农作物着生的基础是土壤,土壤肥力的四大组成因素一水、肥、气、热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水分:土壤水分是农田植物与其环境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媒介;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分移动过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肥料: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更好的生长。通气状况
12、: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能力;影响种子发芽;影响养分状况;影响作物抗病性。温度热量:土壤中的一切化学过程的速度与土温成正相关;物质的溶解度随土温而变化;温度影响土壤的水气运动及形态;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总之,在农业生产上,只有协调好土壤的肥力状况,才能更好地促进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使植物达成高产优产的目标。13.简述间套作增产技术措施。(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作物品种巧搭配)不同形态作物搭配:“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斜一平;一深一浅”不同生态型作物的搭配:“一阴一阳,一禾一豆”不同生育期作物的搭配:“一长一短,一早一晚”经济效益:间混套作效益要高于单作,在某种程
13、度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确定合理的田间结构(田间结构巧配置)密度高位作物采用宽窄行、带状条播、宽行密株的一穴多株等种植形式,做到“挤中间,空两边“,即以缩小高位作物的窄行距和株距(或较宽播幅)保证要求的密度,以发挥密度的增产效应;用大行距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并减少矮位作物的边行劣势。高要密,矮略稀;挤中间,空两边;保主作,收次作;促互补,抑竞争。行数与幅宽间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作物产量和边际效应来确定,一般高位作物不可多于而矮位作物不可少于边际效应所影响行数的二倍。即:一般处于高层的作物的幅宽应尽量窄些,以发挥边行优势;而处于低层作物,应适当宽些,以减轻边行劣
14、势。即:“高要窄,矮要宽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等于行距X(行数-1)。间距带宽:指间套作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由各作物幅宽和间距组合而成。行向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栽培技术巧管理)(1)因地种植;(2)播种期的调节;(3)加强田间管理22.试论述建立土壤耕作制的原则。(1)建立土壤耕作只要善于发挥当地气候优势与突出地缓冲期后的劣势。(2)适应当地的地势与土壤类型。(3) 士壤耕作制应适合个茬作物高产的播种方式。(4) 壤耕作至应有利于系统控制杂草的生长和繁殖。(5) 土壤耕作制与生产条件相适应。(6)尽量降低土壤耕作制的作业成本。六、解释2、如何理解“天的潜
15、力大,地的限制性大”,大面积生产通常是“地限制了物,物又限制了天”的论述?作物生长往往是各种生态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肥力状况和地貌是作物播种的直接限制条件。而作物的种植布局情况,又对气候条件(温度、适度、光照、CO?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七、论述1.结合实际谈谈我省南中北灌溉条件下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山西省为一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的平行四边形,纬度地带性明显,水热条件差异大,由于水、热条件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形成了温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此二带的分界线基本以恒山为界,相应的形成了温带草原和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两个植被带。同时,又由于恒山以南的暧温带夏绿阔叶林地带南北水、热条件差异较大,故又可分为南北两个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地带。这样就将山西作物分布分成了北、中、南三部分。省内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分布东多于西,南多于北,山地多于盆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强度大。年平均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灌溉方式由北向南限制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