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题库.docx
《耕作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题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干燥度:干燥度=0.16T211O/RO复种指数:指某一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复种指数2100机它衡量耕地每年收获的次数。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所谓对水的敏感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二、判断题翻耕有一定的后效期,我国北方翻耕有2-3年后效期。T廖荒是荒地种植几年,弃之不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T提高耕地生产力有多种多收(复种),高产多收,光种多收(扩大面积)三
2、种。T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T土壤耕作是通过调节土壤肥力因素而协调土壤肥力条件的。F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F 作物的种植制度是作物种植方式的总称。F 作物生态适宜区就是作物的种植适宜区。F 作物适时收获就是指在作物籽粒产量最大的时期收获。F 用地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技能和认识水平。T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要求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T 土壤耕作必须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如果含水量不适宜,则宁可干耕不可湿耕。T三、选择1.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包括:(CD)(经济、社会、生态)A.生产的持续
3、性B.投入的持续性C经济的持续性D.生态的持续性E.农业资源的持续性2 .人类社会第一个开创的生产部门是:(八)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刀耕火种D.有机农业E.采集和渔猎3 .现代农业必备的条件有:(ABCD)A.物质装备现代化B.技术现代化C.农业生产机械化D.经营管理现代化E.资源环境优良化4 .耕作层可分为哪几个层次:(AD)A.覆盖层B.耕作层C.底土层D.种床层E.犁底层5 .某地有冬小麦田100亩,小麦收后全部夏播夏大豆,第二年全部种植春玉米,则其复种指数为:OA.300%B.400%C.200%D.150%E.100%6 .春播作物播种期的确定是依据种子发芽的:(八)A.最低
4、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三基点温度E.极端最低温度7 .某地年太阳总辐射能133.1千卡/cm2,若该地春玉米亩产750kg,经济系数0.4,则春玉米的年光能利用率为:()A.0.18%B.1.90%C.0.90%D.2.50%E.0.00899 .我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包括:(ABCDE)A.常年耕作制B.休闲耕作制C.集约耕作制D.搭荒耕作制E.草田耕作制10 .世界现代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是:OE.用现代经A.劳动生产力的提高B.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C.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D.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营管理武装农业11 .与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密切相关的有:(ACD)A.光合效率B.合理密
5、植C.光合面积D.光合时间E.间混套作12 .复种的应用条件有:(ABCDE)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经济效益D.肥力与肥料条件E.劳畜力和机械条件14 .作物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D)A.作物空间配置B.农业生产结构C.农业区划D.作物结构E.农业生产布局15 .般海拔每上升IOom,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的变化为:(C)A.温度下降0.50.6C, B.温度上升0.50.6C, C.温度下降0.506C, D.温度上升0.50.6C, E.温度下降0.80.9C,降雨量减少1441mm 降雨量减少144l mm 降雨量增加1441mm 降雨量增加1441mm 降雨量减少144lmm1
6、7.适宜直根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是:(八)A.1.2-I.3gcm3B.0.8-1.0gcm3C.1.5-1.8gcm3D.1.6-2.0gcm3E.0.9-1.1g/cm3四、填空1.免耕的三个环节“覆盖、联合免耕器播种、除草剂工2.耕作学上常用符号表示的意义:(l)f:年间作物接茬播种(2)一:年内复种(3)II:间作(4)/:套作(5)X:混作。 5.除草剂的使用时期有播前处理、苗期处理和茎叶处理, 6.肥料按使用时期可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类。 7.长日照作物一般在秋季、早春播种,夏季收获。 8.农业生产的连续性特点提醒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要瞻前顾后,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9.作物
7、根系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以50%60%为好,大小孔隙之比以11.5为宜。 10.作物布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前提,自然生态条件是基础,作物生态适应性是重要条件。 11.土壤的有效水分是指凋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 12.请写出24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3.作物间作时,要求“高要窄,矮要宽”,目的是:发挥高层作物边行优势和减轻底层作物边行劣势。 14.某地适宜种植冬小麦、夏玉米和大豆,则该地可能的熟制形式有:冬小麦一夏玉米Il大豆,一年三熟;大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作 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