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脑与认知科学基础.docx
《第三讲脑与认知科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脑与认知科学基础.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脑与认知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脑神经系统、大脑神经元结构与功能、脑的视觉、记忆与信息处理机制、脑功能新发现等内容。教学重点:脑神经系统、大脑神经元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脑的视觉、记忆与信息处理机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智慧树等在线平台实时提问、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脑的组成、结构。讨论五分钟。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阅读与脑科学研究有关的报导、论文等。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大脑多极神经元结构及神经系统组成;了解脑的视觉与记忆机制,大脑认知地图的发现。课程思政内容:大脑是人类智能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意义上的载体。认识、理解大脑的基本功能,了解脑和
2、认知科学最新进展,对于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理解智能产生的源泉,揭示智能的奥秘,发展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 .理解认识脑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2 .理解脑、神经与身体以及意识、心智、智能等之间的关系3 .理解人脑与电脑的联系与区别,脑与神经科学对人工智能的启发性作用。学习导言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D认为:“人类改变自身脑功能的能力,可能会像铁器时代冶金术的发展那样,彻底改变历史的面貌。”真正认识人类大脑是开发类人智能机器的必由之路。人类大脑是一部极其高效的“计算机”,其特征与优势包括:通过与外界交互自
3、主学习(无须显式编程)、高度容错(容忍大量神经元的死亡而不影响其基本功能)、高度并行性(约10个神经元)、高度连接性(约1015个突触)、低运算频率(约lOOHz)、低通信速度(每秒钟几米)、低功耗(约20瓦)。以20岁时为例,男性脑部的神经轴突(与神经细胞相连的细长部分,用来进行神经信号传递)总长度为17.6万千米,约为月球距近地点距离的一半,女性约为14.9万千米。人脑神经信号回路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每一秒钟,人脑中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环境、反应速度及反应产物控制都十分精确,出错率极低,各种反应间相互关联、配合默契。人脑每天可处理8600万条信息,大脑
4、记忆中枢可储存的信息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并且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可有序调用(回忆).人脑体积虽小,内部结构复杂得难以描述,神经元及其组成得网络及神经网络的结构、大脑结构、神经元个体的活动究竟与智能形成有什么关系?本章并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但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得我们可以形成人脑智能生成机制与创造人工智能尤其是强人工智能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3.1大脑的初步认识大脑是自然进化出来的最为精巧的生命管理系统。对于人类这样的高级生命,大脑是生命体中生成智能的核心器官和组织。关于大脑的组成和功能,相对于智能本身而言,还是比较清楚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
5、的教授、著名生物学家斯佩里对裂脑人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对严重癫痫病人切断两半球之间的神经联系,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半脑半球。研究结果发现,各自独立的脑半球有其自己的意识流,在同一个头脑中两种独立意识平行存在,它们有各自的感觉、知觉、认知、学习以及记忆等功能。也就是说,左脑同样具有右脑的功能,右脑也同样具有左脑的功能,只是各有分工和侧重点不同而已。3.2脑神经系统1、脑神经组织与突触可塑性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斯布提出了关于突触可塑性的著名推测,即“那些共同激发的神经元将会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神经元A和B是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激发峰电位,那么他们之间的突触强度会增加。一些研究人员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认知科学 基础
